国内纬度最高抽水蓄能电站首台机组投产

发布日期: 2021-12-22 信息来源: 3

 

12月20日,黑龙江荒沟抽水蓄能电站1号机组投产。荒沟电站是黑龙江省首座抽水蓄能电站,机组投产后将有力保障东北电网安全稳定运行,促进东北地区新能源消纳,为打赢今冬明春电力保供攻坚战增添了新的力量。

  荒沟电站位于牡丹江海林市三道河子镇,距离牡丹江市145公里,总投资58.03亿元,总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单机容量30万千瓦抽蓄机组,以500千伏线路接入东北电网。电站于2014年5月开工,计划2022年9月四台机组全部投产。

  荒沟电站是国内纬度最高的抽水蓄能电站,建设条件复杂,工程建设者攻坚克难,如期实现首台机组投产,推进了建设技术进步,填补了水电工程水下整体施工的空白,并在生态保护等方面成效明显,电站建设取得重要成绩。

  成功应对了严寒气候挑战。荒沟电站地处高寒地区,极端最低气温达-45.2℃,最大冻土深度1.91米,室外工程年有效施工期不足6个月。工程建设期间,建设单位充分考虑气候特点,合理确定施工方案,精心安排工期计划,尽量避免冻土期施工。提前谋划冬季施工措施,加强混凝土成品保温、户外设备设施保护,确保了工程建设以来冬期安全。电站深入研究严寒地区混凝土面板阻裂、防冻、耐久性提升技术,创新应用高抗冻性混凝土配制技术,提升混凝土冻融循环次数至400次以上,有效保障混凝土实体质量。同步应用满足高抗冻等级混凝土要求的手刮聚脲技术,为水位变动区的混凝土面板增加了一层防护结构,并在面板接缝处采用可压缩涂覆型止水结构,解决了严寒地区面板堆石坝结构缝表面止水冰冻破坏、磨蚀等难题。

  工程技术实现了创新突破首次采用四支路发电电动机定子绕组型式,与传统七支路型式相比,线棒刚强度更好,安装更方便,散热更稳定,经济指标更优,为后续工程推广奠定了坚实基础。创新应用BIM技术建立地下厂房数字化三维模型,在抽水蓄能行业首次形成全厂管路数字化三维模型,实现了管路“三维施工、智能焊接、工厂化加工”,提升了管路安装质量。全厂电缆实施三维可视化模拟敷设,显著提升了电缆敷设质量和效率。电站前期精心选址,利用已有莲花水库作为下水库。建设期间,针对下水库进出水口未竣工便被淹没于水下、接续施工困难的问题,创新采用水下施工技术实施水电主体结构建设,在钢筋焊接、模板支立、混凝土浇筑、视频监控等多方面精心研究作业方案,高精度完成了2个闸门井、3个交通墩和9个拦污栅墩的续建工作,不仅投资少、工期短,还填补了水电工程复杂构筑物水下整体施工的空白。

  生态保护取得突出成效。荒沟电站地处东北黑土区,土壤肥沃,黑土资源宝贵。建设单位高度重视黑土地保护,严格执行水保工作“三同时”。组织专门队伍,采用机械配合人工方式开展腐殖土收集,建立收集、使用台账,累计收集、储存腐殖土30余万方,为高标准进行土地复垦提供了保障。电站及时与地方林业部门签订协议,选择临近林场进行珍稀树种的栽植、育活,共移栽成活红松4126株,水曲柳433株、黄菠萝257株、紫椴1135株,实现了电站建设与自然生态的和谐共生。

  及时服务电力保供。荒沟电站1号机组调试期间,充分发挥调峰、储能、顶出力等作用,提前参与电网保电工作,助力东北地区做好供电、供热及风电消纳三重保障。及时调整试验安排,启动机组连续运行,有力支撑东北电网安全应对极端暴雪挑战。针对冬季水库运行特点,及时与调度部门会商,精心研究制定运行方案,结合电网调节需要适当增加每日抽水、发电运行时长,控制冰层厚度不超过限值,有效保证了水库冬季运行安全,确保电站时刻具备服务电网能力。试运行期间1号机组共启动37次,完成电量4168万千瓦时,为东北电网安全运行和电力可靠供应提供了重要保障。

  首台机组投产后,荒沟电站将继续抓好后续机组安装调试,2022年实现全部机组投产,为增强电网调节能力、助力能源转型和实现“双碳”目标发挥更大作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