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位于兴化市戴南镇的金桥焊材(江苏)有限公司智能化工厂车间内,几乎看不到员工的身影。“从拉丝镀铜到分卷、包装,大部分活都由机器人干,一天可生产实心焊丝近200吨。”该企业综合主管沈峰介绍。 戴南镇有“中国不锈钢第一镇”之誉。上世纪60年代起,当地从回收废旧不锈钢再加工开始,一步步将小产品做成大产业。如今,这个没有矿产资源、曾经以农业为主的小镇,已跃居国家级“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之列。 近年来,戴南镇不锈钢产业规模持续扩增,集聚了超2000家企业,年产量高达200多万吨。江苏兴达钢帘线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其中领军者之一,拥有亚洲最大的汽车轮胎用钢帘线生产基地。在企业发展壮大过程中,电力保障始终是可靠支撑。 2022年,兴达公司新建第三分厂及特种钢丝厂。由于原有的110千伏用户变电站已难以满足新增用电需求,该企业决定新建一座供电容量330兆伏安的220千伏用户变电站。但受疫情影响,原计划于当年5月竣工的新建变电站工期延误,无法按时投运。这将打乱企业的后续生产安排。 得知企业的困难后,国网兴化市供电公司主动服务,为其紧急申请办理新装高压用电业务,新增总容量20兆伏安的8台35千伏变压器,就近接入220千伏帅垛变电站35千伏帅电2号线。此项改造仅用15天完成,保障了企业新增厂区的临时电力供应,直至同年11月用户新建变电站投运。 戴南镇不锈钢产业一度面临转型之痛。曾经,中频炉等落后加工设施泛滥,导致企业废水、废气乱排放,造成严重环境污染。2016年起,镇政府加大整治力度,陆续关停了471家烘房、353家中频炉企业。兴化市供电公司响应政府决策部署,“一企一策”推动节能减排改造,融入地方绿色低碳发展大局。 江苏申源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冶炼、热轧于一体的大型生产企业联合体。兴化市供电公司在实地摸排的基础上,为其制定了一整套用能优化方案。根据方案,该企业建设了6兆瓦分布式光伏电站、54.2兆瓦时储能电站,并将供水系统的老旧水泵更换为高效电机,提升了能源使用效率,减少了碳排放。 得益于清洁能源技术的使用,2022年,申源集团经国家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可,入选国家级“绿色工厂”。在当地,越来越多类似企业正在崛起,产业升级焕新的步伐不断加快。 城市矿产是指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产生和蕴藏于废旧机电设备、电线电缆、通讯工具、汽车、家电、电子产品、金属和塑料包装物以及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钢铁、有色金属、贵金属、塑料、橡胶等资源。其利用量相当于原生矿产资源。 建设“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减轻环境污染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内容。 >>链接:城市矿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