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市场激活发展新动能——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江苏实践⑥

发布日期: 2025-10-20 信息来源: 苏州供电公司

近日,从江苏电力交易中心获悉,今年1~8月,江苏通过中长期交易采购省间电力资源最高达3845万千瓦,创历史新高。这一数据背后,正是江苏利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引导资源优化配置、增强电力保供能力的生动体现。

市场机制建设是实现资源高效配置、促进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是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的核心内容。作为电力市场化交易的先行区之一,江苏持续深化电力市场化改革,加快电力市场建设,深化市场机制创新,有力支撑能源电力高质量发展。

如今,江苏电力市场各类经营主体加速培育,由传统的中长期交易模式加速发展至新型市场模式,交易品种逐步增加、交易场景日益多元,已成为全国交易规模最大的省级电力市场。

市场筑基 保供“压舱石”作用凸显

江苏是用电大省,却是能源资源小省。为此,江苏积极拓展外来电力资源,坚持“度电必争、可购尽购”,超前谋划年度购电方案,积极拓展跨省跨区输电通道,深度参与全国电力市场资源配置。

“电力难以大规模储存,必须即发即用,为此根据不同送端省份负荷特性,制定差别化购电策略,充分利用好月度、月内连续交易机制,争取更多的区外来电。”江苏电力交易中心交易处处长李雪松介绍。目前,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苏电力”)区外购电省份已拓展到12个,今年还首次与西藏实现绿电交易,成交电量586万千瓦时。

在江苏今夏的保电答卷里,“市场”二字分量尤重。2025年迎峰度夏期间,江苏电力通过跨省跨区交易购进电力4053万千瓦,占全社会最大用电负荷的25.6%,成功应对全网负荷五创历史新高、最高达到1.566亿千瓦、同比增长6.5%的挑战。

“面对今年7、8月份多轮高温考验,我们在年度交易提前实现雁淮、吉泉直流通道迎峰度夏高峰满送的同时,充分利用白鹤滩水电灵活调节能力和雁淮直流夏季增加的送电功率,分别增购夏季晚高峰56万千瓦、78万千瓦电力,确保今年夏季高峰时段电力平衡。”李雪松说。

中长期电力市场通过年度、月度及月内交易锁定基础电量、稳定“基本盘”;电力现货市场则开展日前及更短时间内的交易,实时反映供需变化。自2022年初启动试运行以来,江苏电力现货市场坚持“边运行、边完善”机制,已完成72天结算试运行和超过370天调电试运行,并于今年8月29日进入连续结算试运行新阶段。

“此次连续结算试运行的启动,意味着我省电力现货市场进入不间断的新阶段,将极大增强电力现货市场价格发现能力和资源配置效率,进一步发挥现货市场调节供需的‘风向标’作用。”江苏电力调度控制中心现货处处长王岗说。

近年来,储能、电动汽车、虚拟电厂等新型主体逐步纳入交易体系,成为保障电网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调节器”。目前,江苏已聚合59家商企和1000多家用户,建成全国最大规模的可调负荷市场。

健全的电力市场体系是能源安全保供的关键基石。如今的江苏,以中长期交易为基础、现货交易为补充、辅助服务相协同的市场体系,正有效应对供需平衡挑战。

绿电开路 低碳转型迈入新阶段

作为长三角首个新能源装机容量突破1亿千瓦的省份,江苏新能源装机占比达46%。

为适应新能源大规模发展,江苏电力加快构建高效消纳和市场机制创新的新体系,其中,绿电绿证交易成为推动能源转型的关键举措。

自2021年9月全国绿电交易启动以来,江苏作为首批试点地区,交易规模迅速扩大。经过几年发展,绿电交易市场主体从最初的20家增长至2024年的1530家,交易规模自2021年的13.69亿千瓦时跃升至2024年的127亿千瓦时,年均增长率超110%;省内绿证交易规模从76万个增至2024年的385万个,规模居全国前列。

如今,江苏实现绿电交易多年、年度、月度和月内常态化开市,逐步形成“省内为主、省间为辅”的绿电供应新格局。在此基础上,江苏还与华北、东北、西北、西南等新能源富裕地区加强联系,截至目前已从黑龙江、内蒙古、山西、新疆、青海、西藏等省份累计购买绿电90亿千瓦时,有效满足省内绿电需求。

外向型企业逐步成为绿电交易主力军。以苏州工业园区为例,园区超三成外资企业参与绿电交易,2024年该园区企业通过绿电交易降低出口成本超2亿元。

绿证作为绿电环境属性的唯一凭证,可实现电、证分离交易,进一步拓展绿色消费场景。为服务绿电绿证交易需求,江苏电力促成政府将绿电绿证服务站(点)建设纳入政府营商服务体系,累计建成16个服务站、67个服务专区、259个服务微网点,形成以电力交易中心为核心、以分散式服务站(点)为支撑的“多层次、立体化”协同运营绿色服务体系,为用户提供全面的交易咨询、指导和资源对接。服务站点成立以来,已累计服务400余家企业,促成绿电交易16亿千瓦时、绿证交易15万个。

服务升级 电力市场活力持续增强

“登录平台、比对套餐、选中下单、签署协议,全程只用了15分钟。”2024年12月10日,扬州广播电视总台广电工程部主任崔国斌通过江苏电力线上虚拟交易大厅,轻松为企业选定了明年的电力套餐。

与中长期市场、现货市场等“批发市场”相对应,电力零售市场是面向终端用户的重要一环,对于提高市场透明度、降低大量中小用户参与市场成本、激励用户响应市场供需变化意义重大。为此,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全面深化零售市场建设,高效建设多元信息披露平台,进一步优化市场运营机制,保障市场的高效有序运转。

零售平台电商网购模式是江苏创新服务方式的新尝试之一。江苏电力交易中心积极推广“PC端﹢移动端‘e交易’”双运营的零售平台应用,推出标准化“零售套餐”,所有挂牌套餐均明确标注电价、服务条款等内容,并以数字安全证书为保障核验买卖双方身份,为客户提供网购式买电新体验。

面对电力市场参与主体多、交易频次高、规则迭代快等新形势,江苏推出多项创新举措:

——创新零售常态化入市服务模式,客户由“定期集中入市”优化为“工作日常态入市”,零售合同由“一年一签、价格不变”优化为“可协商、可改换签”,提高客户选择自由度;
——加强电力市场人才队伍和服务能力建设,推动电力交易员纳入国家职业目录大典,开展省内交易员职业技能等级培训鉴定,16人获得全国首批电力交易员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建成江苏电力市场实训基地,编写出版国内首套省级电力市场交易培训教材……
在一系列务实举措加持下,江苏电力市场运营水平持续提升,市场活跃度极大提升。统计数据显示,江苏参与电力交易的用户从最初的251家发展到现在的14万家,市场化交易量稳居全国各省之首。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