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电网报:触摸发展脉动 彰显国网担当

发布日期: 2025-02-28 信息来源: 苏州供电公司

2月10日至11日,“激发新动能 潮涌长三角”“新春走基层”联合主题采访活动来到中国经济发展前沿阵地江苏,走进国网江苏电力、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来自中央媒体、行业媒体等媒体的20余名记者采访创作的一系列新闻作品在各媒体平台广泛传播,充分展现了国家电网服务经济大省“挑大梁”、深化科研改革、推进科技创新的新担当、新作为。

触摸发展脉动 彰显国网担当

这里有四通八达的交通网,这里有现代智慧的产业园,这里有规模庞大的城市群……这里是一片通江达海、大有可为的热土——长三角。

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的重大国家战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推动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新的重大突破、在中国式现代化中更好发挥引领示范作用贡献国网力量。

2月10日至11日,中国行业报协会、英大传媒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在江苏南京、苏州等地组织开展“激发新动能 潮涌长三角”“新春走基层”联合主题采访,走进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南瑞集团有限公司),推出各类体裁新闻作品50余篇,在人民日报客户端、人民网、新华社客户端、中国新闻网等22个平台广泛传播,全网总阅读量超过3000万次,充分展现了电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新成效,彰显了国家电网“顶梁柱”的良好形象。

立足高质量发展大局

聚焦“大国重器”的责任担当

放眼中国经济版图,长三角地区以4%的国土面积,集聚了全国约17%的人口,创造了全国近四分之一的经济总量,是经济最活跃、开放程度最高、创新能力最强的区域之一。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深入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进一步提升创新能力、产业竞争力、发展能级,率先形成更高层次改革开放新格局,对于我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意义重大。作为能源骨干央企,公司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牢记能源保障和安全这个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加快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以电网高质量发展新成效赋能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5年“新春走基层”活动期间,英大传媒集团坚持深耕“第一选题”,贯彻落实公司“两会”精神,在中国行业报协会指导下,策划“激发新动能 潮涌长三角”“新春走基层”联合主题采访,用能源电力的强劲发展展示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光明前景,用鲜活温暖的国网故事呈现欣欣向荣的奋进中国。

《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科技日报》、中国新闻社、《工人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改革报》、《新华日报》等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地方媒体及英大传媒集团全媒体共20余名记者通过自己的文字和镜头,记录国网江苏电力、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改革发展的新进展、新成效,彰显电力在发展新质生产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保障和改善民生中发挥的价值作用。

江苏是经济大省,2024年地区生产总值达13.7万亿元,增长5.8%,增量全国第一。国网江苏电力全力以赴保供电、促转型、惠民生,为“强富美高”新江苏现代化建设作出积极贡献。作为公司直属科研产业单位,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落实公司科研改革各项部署,以科技创新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朝着建设世界级的能源互联网高科技领军企业目标迈进。

采访期间,记者们背着照相机、三脚架,爬进位于南京南站地下20米深的电缆隧道,采访电网员工保障春运铁路供电的巡检现场;来到南京“光储充换检”一体化全绿电示范充电站和苏州“光储充”一体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示范项目,与车主面对面交流,了解电网企业服务绿色出行的创新举措;走进苏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和企业客户,聆听电网企业服务传统行业减排降碳、赋能民营经济发展的故事。在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记者们探访生产车间和实验室,参观10米法半电波暗室的实验场景,采访电力系统保护技术的创新突破,报道公司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助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生动实践。

深入电力基层一线

触摸蓬勃强劲的发展脉动

2月10日,临近农历正月十五,南京南站候车大厅内人潮涌动。站外不远处,记者们顺着不足一米宽、脚下悬空的钢制旋转阶梯,爬进地下20米深的220千伏善南—南牵线电缆隧道,采访正在开展巡检作业的电网员工。

220千伏善南—南牵线电缆隧道是高铁南京南站和京沪、沪宁、宁杭等高铁南京段的“供电大动脉”。当了解到电网员工正抓紧学习新技术、新技能,构建“人防+技防”立体巡检网络时,《工人日报》记者陈丹丹表示,她从这些扎根平凡岗位的电网员工身上,看到了新时代电力工作者和产业工人的责任与担当。

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底色,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近年来,国网江苏电力加快能源转型步伐,高质量开展能效提升服务,全力满足企业绿电消费需求,积极服务绿色出行,推动形成绿色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助力江苏打造绿色低碳发展高地。

在苏州龙腾特钢集团,记者们采访了该企业打造现代化微电网系统、加快推进绿色转型的过程与成效;在苏州一站式碳中和普惠服务中心,记者们关注到该中心帮助外资企业打造“零碳工厂”背后的故事;在南京“光储充换检”一体化全绿电示范充电站和苏州光储充一体化“全电共享”电动自行车安全智慧集中充电示范项目,记者们了解了电网企业以新技术、新手段服务民众绿色出行的积极探索。

“这是一趟名副其实的绿色之旅。”《经济日报》记者李芃达表示,通过这次采访,他既认识到绿色电能对传统企业转型发展的独特价值,又感受到绿色低碳发展给百姓生活带来的舒适与便利。

当前,江苏正着力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位于南京江宁区的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智能制造生产区、电磁兼容实验室和系统保护实验室,记者们了解了新型电力系统技术攻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最新进展。

随着科研改革举措的落地落实,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不断优化体制机制,有效提升创新引领力和产品研发质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建设。“国网电科院(南瑞集团)丰富的高科技产品、技术专利、国家级科技奖励令我印象深刻。在这里,我感受到了研究人员持续追求科技创新的热忱。”《科技日报》记者孙瑜说。

多角度立体式传播

讲述有温度能共情的国网故事

随着采访的深入推进,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地方媒体与英大传媒集团全媒体的报道纷纷“出炉”。记者们的视角聚焦电力保供、绿色转型、技术创新、民生福祉等不同领域,通过文字、图片、视频等不同形式,在报、网、端、微等平台进行立体式传播,进一步形成了传播合力,切实扩大了传播声量。

新华社、人民网、《科技日报》、《工人日报》、《中国改革报》、《中国质量报》等中央媒体、行业媒体刊发《激发新动能 潮涌长三角——春运期间电网保供一线见闻》《千年古城苏州逐绿向新之路》《地下20米,他们坚守供电“大动脉”》《南瑞的能源互联网技术是怎样炼成的》等报道,聚焦春运电力保供、新能源汽车充电、企业减排降碳等社会关注的热点话题,通过通俗的语言、生动的故事,展现电力在推动经济发展、服务国计民生中发挥的积极作用。

英大传媒集团所属《国家电网报》、《亮报》、《国家电网》杂志、《能源评论》杂志、“电网头条”新媒体、影视中心等媒体立足各自特点,发挥各自优势,联动采写刊发《这个春天生机勃勃》《“地下空间”的春运守护者》《从碧螺春到汽车零部件,苏州如何打造“零碳”未来》《电力赋能,金陵焕“新”》《经济大省挑大梁 电力央企“新”担当》等报道及整版专题报道,围绕电力保供、能源转型、科研改革、新型电力系统建设等公司重点工作及碳普惠服务、充电基础设施建设等行业热点话题,综合运用文字、图片、视频等手段,开展特色鲜明、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传播。

电网建设现场一派繁忙、能源转型步伐不断加快、核心技术攻关持续推进……在电力保供主战场,在供电服务第一线,在科技创新最前沿,更多发生在基层一线的国网故事正在被记录、被讲述。光明的故事中,每一位奋战在平凡岗位上的国家电网人都是主角。他们担当作为、奋勇向前,为推动公司和电网高质量发展、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贡献力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