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6日,由苏州市吴中区供电公司党员服务队组建的助农服务小队,带着农业植保无人机来到金庭西山岛上的万亩茶园,利用专业特长,将电力保障工作中的科技应用经验灵活迁移,让无人机“跨界”承担起茶园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控的重任。 在茶农们好奇与期盼的目光中,服务队的飞手胡诚手持遥杆,熟练地操控着无人机腾空而起,沿着预先规划好的航线,均匀地将配有生物除虫剂的水雾精准喷洒在每一垄茶树上。 秋意渐浓,苏州金庭西山岛上的万亩茶园即将进入茶树修剪、科学施肥和病虫害防控的关键期。然而,在吴中区金庭镇,一片忙碌的期盼中却夹杂着一丝隐忧:这里的青壮年大多外出务工,留守在茶山的主力大都是年迈的老年人。传统的肩挑手提、拉管灌溉方式,对于他们而言,不仅是一项繁重的体力挑战,更因茶山地势起伏,存在着不小的安全风险。眼看着最佳的农忙时节将至,人力与物力的短缺成了摆在老年茶农面前的一道现实难题。 苏州吴中区公司共产党员服务队得知这一情况后,与该公司派驻在金庭镇的“第一书记”取得联系,迅速组建了一支助农服务小队。这也是“第一书记”以“国网电力爱心超市”为载体建立的“电暖流”新时代文明实践体系的一项创新举措。村民们可以通过参与当地乡风文明和乡村治理所获得的“文明积分”来兑换服务队提供的电力扩展服务、便民生活服务、党员志愿服务等一系列爱心服务,而这场无人机的“跨界”正是这系列服务中的一项有益尝试。 “以往我们这片茶园喷洒一遍农药至少需要两三人,花上一整天的时间。没想到这小小的无人机仅用一两个小时就喷洒完了,真是帮了大忙!”衙甪里村村民屠君华站在自家的茶园里,看着正在低空飞行的无人机,高兴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