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雾漫过虞山山脊,森林步道上的脚步声从零星渐至熙攘。三年来,常熟虞山“雄鹰线”——这条原本藏于葱郁林间的徒步路径,从本地人的“晨跑自留地”强势破圈,跃升为江浙沪地区炙手可热的“宝藏”线路。2024年,这条12公里的步道,吸引了235万人次游客,小红书话题阅读量超700万次,农家乐营收近2亿元。 “一条线带火一座城”的现象背后,藏着电力织就的服务网络。常熟公司在山上绘就全电新景、在途中构筑应急保障防线、在山下点亮古城烟火,每一处电与文旅热脉的碰撞,都是光明与振兴的携手同行。 山上:全电花开,旧景焕新颜 “以前炒菜得靠煤气罐子,生怕火断了影响口感。现在电灶稳得很,出菜快多了!”9月8日,虞山剑门景区长寿茶庄负责人晏志军,一边招呼着前来歇脚的游客,一边喜滋滋地指着新购入的35千瓦双门炒锅介绍道。 剑门景区海拔261米,是雄鹰线的至高点。由于地理原因,两年前该景区商铺的线路布置还停留在70年代。每逢旅游旺季,商户们营生仍靠煤气罐“续命”。2023年2月,伴随“雄鹰线”徒步热度持续升温,剑门景区把“气改电”规划提上日程。 常熟公司整合营销、配电等专业力量,遵循“因地制宜、最小干预”原则推进改造,先后六次勘查地势,重新布局配网线路,沿山脊缓坡把10千伏宝岩线延至山巅,并采用234米地埋电缆穿越核心景区,减少对景区风貌的破坏。考虑到商户需求以及远景规划,定制630千伏安变压器在山顶落户,减少供电半径。该公司还主动为景区13家商铺的内部排线、电源点位、配电柜配置等进行规划建议,降低建设成本,保障线路整洁。 随着客流持续增长,景区陆续建成剑门云上、项家坞等7处驿站,提供休憩、导览、物资补给和充电服务。2024年5月,常熟公司完成了云上驿站35千瓦新装用电申请。该项目由望海墩1号变压器供电,沿茶园开挖160米管沟并完成电缆敷设,高效实现了驿站接电目标。确保在旅游高峰,驿站电力稳定在线。 如今再逛虞山,全电新景随处可见——千年古刹兴福寺旁的寺路街由2台变压器供电增至6台,容量从1890千伏安倍增至4410千伏安。破龙涧停车场8个直流充电桩一字排开,自驾客排队“回血”。上百户农家乐全部完成“气改电”,2分钟就能端出一碗热气腾腾的炒浇面。 “电车可以在破龙涧停车场充电,徒步一圈后还能在附近打卡网红蕈油面,感觉自然、人文景观丰富,配套设施比较齐全。”徒步爱好者钱先生表扬道。 途中:应急守护,徒步更安心 8月3号,第五届长三角体育节“鹰你而来”雄鹰挑战赛的欢呼声漫过虞山,700多名国内外徒步选手都来到这条“雄鹰线”打卡。常熟公司在承担保电任务的同时还有一个“隐藏”身份——电力应急志愿服务队。 “一旦发生意外,我们无人机就能化身‘空中鹰眼’,第一时间锁定人员位置、回传画面,并通过喊话器安抚情绪。”在山脚指挥点,常熟公司的无人机飞手时嘉锋正操作无人机巡视山势陡峭,路径交错区域。当天,电力应急志愿服务队4名队员还配备AED、应急照明和救援包,随时响应突发状况。 据了解,为解决抗灾救援时出现的应急救援协同化水平不高、信息资源共享受限等问题,常熟公司积极拓展无人机应用场景,探索空地结合救援新模式。去年5月20日,该公司与常熟蓝天救援队开展了一场联合演练,模拟驴友因山体滑坡被困的场景,供电人员利用无人机仅10分钟便精准定位,大幅提升搜救效率。“过去搜山全靠人力,往往数小时才能确定位置,现在科技赋能,救援更精准高效。”常熟市应急管理局副局长罗来一评价道。 如今,常熟公司与常熟蓝天救援队已达成“双向共建”——供电公司开放“设备共享仓库”,13名持证飞手、39台无人机随时待命,还提供发电机、冲锋舟等设备;救援队则定期开展培训,从山地搜救技巧到AED使用,手把手教会供电员工应急技能。这支“能空中巡查、能地面救援、能应急保电”的10人电力应急志愿服务队,有效提高了特定场景下的应急救援效率,实现多方抢修力量从“各自为战”到“联合共赢”。 山下:灯火暖处,古城添活力 当虞山上的徒步者沿山脊而下,踏足山脚的古城区,这场自然之旅便有了人文的注脚。沿着书院街往古城深处走去,最具烟火气的便是南门坛上的市井长巷。糖藕、酒酿,还有一路的鲜香酱卤味扑面而来,一转身,便和岁月留痕的老屋撞个满怀。 君子弄51号是有着百年房龄的砖木结构老屋,内部电力设施陈旧老化,日常用电安全隐患突出。为助力政府“古城焕新”计划,完善老城区功能业态,今年3月,常熟公司学雷锋小组由王志阳带队上门为多位住户进行户内改造。季振权便是这百年老屋的“常住民”之一。 “之前,我的空调和水壶不能同时用,只能另外拖线。现在改造好以后,用电器顺手多了。”看着用明管敷设的电线和新装的开关面板,季振权一脸笑意。 市集的烟火气与百年老屋焕发的持续生命力就着时光,慢慢熬出了南门坛上独有的味道。今年元旦前后,常熟公司先后走访了老城区的南门、北门、学前、清和坊等4个社区,实地排查出线路裸露、老化,插座烧坏等11处隐患,并进行了集中整改。 南泾堂瓮府片区变身非遗工坊、文创空间;东门大街特色夜市新装8只电表,为多个摊位的灯串、手作工具稳定供电……随着常熟市古城建筑和业态焕新的推进,老城区14处古建院落,正以“文化+生活+美学”的全新模式盘活焕新。西泾岸街区为了保留历史风貌,正在推进电力设施和线缆改造,预计在2026年年底前新上环网箱4台、欧式箱变5台,敷设高低压电缆6400多米。常熟公司用隐蔽化、定制化的电力改造,重塑了古城的功能内核,丰富了文旅融合的历史韵味。 秋风再度拂过虞山山脊,雄鹰线上,新的脚印还在不断叠加。这条串联自然与人文、连接山上与山下的徒步线路,突破传统单一景区的局限,构建起覆盖全域的深度旅游体验新格局。常熟公司凭借细致的服务、稳定的电流、贴心的守护,成为每一处热闹场景、每一份安心体验、每一种融合发展的“能量密码”,让“一条线带火一座城”的精彩故事,不断在电流的持续脉动中续写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