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正是虾苗生长的关键时期,再过1个月就可以捕捞上市了,有你们定期上门来进行专业指导,用电有保障,我底气更足了。”9月25日,在张家港市大新镇红星村苏州乐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养殖车间里,制氧、消毒、恒温设备24小时开启,该公司生产技术主管肖永告对刚完成设备测温的乐余供电所台区经理施卫平说。 南美白对虾,壳薄体肥,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消费者餐桌上的“常客”。因其具有个体大、生长快、抗病力强等优点,是集约化高密度养殖的优良品种。张家港乐余镇水质条件优越,为对虾养殖提供了良好的基础环境。年初,通过招商引资,苏州乐渔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入驻该镇,投建了全循环智慧对虾养殖工厂,打造类似海洋的封闭生态系统,实现海虾的工厂化、规模化养殖,让本地人吃上土生土长的新鲜海鲜。 “工厂化养殖,电气化、自动化程度高,我们借助智慧养殖系统对生产过程进行数字化管控,人工成本降低了67%左右。”该公司负责人薛冠群介绍,基地目前已实现自动监测、自动排污,打开手机APP就能实时监测虾池的水温、溶氧、酸碱度等关键数值。而且,基地引进国内领先的微生物工程方法,将水产养殖与微藻养殖结合,利用菌藻共生体系净化养殖尾水,实现尾水循环重复利用,做到养殖“零排放”,环保的同时,极大提高了产能。工厂化养殖模式,对虾亩产是传统土塘养殖的70余倍。 5月初,从红星村村委处得知养殖基地的建设规划后,张家港公司乐余供电所就主动与薛冠群建立联系,安排技术骨干及时跟进项目进度,定期与施工方沟通,为基地内部接线提供技术指导。 6月10日19时左右,施卫平突然接到了薛冠群的求助电话。原来,受恶劣天气影响,为基地专变供电的10千伏扶西甲线支线因雷击导致断线突发停电故障,而当天,薛冠群组织了10余名工人加班加点进行养殖池的安装和配套管道的铺设,急需用电。施卫平了解现场情况后,及时跟所里汇报,协调了一台功率为30千瓦的小型发电机送到基地,顺利发电后依然驻守现场,待22时左右,线路恢复供电后才撤离。以防万一,施卫平还建议基地尽早自备发电机,薛冠群欣然应允。 7月底,养殖基地一期工程建成,1座玻璃棚40个养殖池投入使用,首批40万尾虾苗顺利投放。施卫平和同事继续做好延伸服务,义务上门为其检查供电线路和设备,及时排查用电隐患。 在9月8日的一次上门走访中,施卫平得知,基地两个增氧泵的电机坏了修,修了又坏,短期内已经轮番换了3次。肖永告为此着急上火,“至今也没找到故障诱因,若是哪天两个泵一起坏了,导致养殖池溶氧量不足,会造成对虾大面积死亡,损失惨重。”施卫平当即对增氧泵进行全面检查,并跟生产厂家、电机维修人员分别进行沟通。经过综合讨论分析,他推断可能是增氧泵工作时压力过大,导致电机过热而损坏,建议肖永告将机器上自带的压力阀更换为自动减压阀,彻底解决隐患。“自从更换了自动减压阀,增氧泵至今也没出故障,多亏了你这个‘电力顾问’。”一周后再见面时,肖永告对施卫平专业周到的“保姆式”服务赞不绝口。 据悉,养殖工厂一期项目稳产后,可年产南美白对虾12万斤,年产值约384万元。待二期项目全部建成,一年可产8茬虾,年产值可达1200万元,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联农带农的效果,使村民的口袋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