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年深秋至。金色的稻浪随风摇摆,白色水鸟在湖荡中嬉戏。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要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优化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今年11月1日,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正式揭牌成立三周年。三年间,吴江公司全力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推进长三角一体化电力先行,积极探索跨省电网“互济互保、互联互通、互供互备”工作模式,在电网互联、跨省办电、生态共保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果,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 打通电力“断头路”架设服务“连心桥” 9月12日,在今年台风“梅花”来袭前夕,吴江公司对10千伏俊为线88号至97号杆间线路进行绝缘化改造。依据《长三角一体化保供互助协议》,苏州吴江、浙江嘉善两地供电企业立即协商开展电力保供互助,将俊为线受影响的负荷进行转供,线路检修下300余户用户用电无忧。当天,共转供电量0.9万千瓦时。 苏州吴江用户用上浙江嘉善送来的电,是长三角一体化带来的好处。 据吴江公司配电运检中心主任顾国萍介绍,长久以来,苏浙沪三地通过500千伏线路联网,但配网处于刚性隔绝状态,“上海青浦、苏州吴江、浙江嘉善”交界区域多为10千伏单联络线路供电。当线路前端发生故障时,易引起后端负荷无法转移,供电可靠性不高。 2019年以来,随着“青浦—嘉善”“青浦—吴江”“嘉善—吴江”三处10千伏联络工程陆续投运,打通了电力“断头路”,改变了跨省配网线路“近在咫尺”却又“割裂”的运行状态,逐渐形成了线路末端联络、负荷转供灵活、网架结构坚强的一体化配电网。 不仅配网实现了“就近取水”,抢修服务也能“近水解近渴”。2021年7月,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先行启动区内的五家供电所(吴江黎里供电所、芦墟供电所,上海青浦西岑营业站、朱家角营业站,浙江嘉善西塘供电所)联合举行跨区电力应急抢修演练,并通过《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五所联动“一方故障四方助”应急联络预案》,约定一方辖区内电力设施因自然灾害导致损坏发生事故时,联盟成员应联合参与抢修,在抢修人员、车辆等方面给予支援,确保快速恢复供电。 能源跨省联,办电云上走。吴江公司串联线上线下的渠道和资源,开设长三角一体化办电服务专窗,推广掌上办电,实现客户办电服务线上化和办电资料电子化,让长三角供电服务一体化,进一家门能办三地事。目前。刷脸办电、数字人民币跨省交纳电费等应用场景在吴江已成为现实。 湖畔“出新绿” 电缆“入地走” 碧波荡漾的元荡湖面清澈见底,随着电缆入地后,更加开阔。尽管秋日薄寒侵扰,但湛蓝的天空和岸边微微泛黄的树叶,仍旧勾勒出一幅美妙绝伦的秋日画卷。昔日杂草丛生的元荡湖,如今已成为长三角跨区域联合治理下一颗闪亮的明珠。 据悉,长三角示范区内河网交错,湖荡相连,拥有400多个自然湖泊,绿化覆盖率超40%,水面率达18.6%,以“水”生态为切入点探索区域环境联保共治也成为了“两区一县”的共识。 元荡湖位于沪苏省界,岸线全长23公里,五分之四属吴江汾湖,五分之一属上海青浦,是典型的跨省域湖泊,也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重要的跨界水体。过去,由于缺乏跨域治理平台,沿湖岸线生态退化严重,周边村庄水产养殖业、小旧污染企业众多,环境污染严重,蓝藻泛滥。 2020年,上海青浦与苏州吴江共同启动了元荡湖生态修复和功能提升工程,对元荡湖及其周边支流进行水系连通、河道清障、岸坡整治等治理措施。 生态治理需要岸上岸下左右协同。为配合环元荡湖生态治理,吴江公司同步启动了电网配套工程,对沿湖及周边元荡村、三好村、东联村等连片村落53公里线路实施入地改造,共计拆除架空线路近50千米,拔除电杆672根,入地10千伏线路31千米,入地400伏线路20千米,接户电缆87千米,新装、增容变压器17台,累计为该区域提升供电容量3910千伏安。 对于元荡湖的点滴变化,两岸居民有着具体而微的切身体会。“生态环境越来越好,小时候见过的白鹤、红嘴鸥都回来了,电线和电线杆都看不到了,环境更美了,目之所及都是一幅澄澈迷人的秋天美景。”11月2日,吴江区黎里镇元荡村村民王建荣望着赶来越冬的鸟儿们戏水捕食,回忆起改造前的样子,有感而发。 开阔的水面、碧绿的步道、整洁的城镇,从高空俯瞰长三角,正是一片“秋日胜春朝”的盛景。电缆的入地改造,不仅美化了环元荡湖的生态环境,还能避免风吹、日晒、雨淋等自然因素和外力,造成设施破坏而引起的停电,让周边居民用电更加安全可靠。 如今,在这片充满着生机与活力的区域,一个个绿色美丽宜居、公共服务便利共享的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跃然眼前,长三角百姓的获得感、幸福感在持续提升,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这幅“工笔画”,也将越描越精细、越绘越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