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江苏省太仓市沙溪镇项桥村的千亩稻田里,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禾秆,清甜的稻香扑面而来。该村6288亩水稻迎来丰收。 9月23日一大早,项桥村党支部书记朱利兵来到该村的粮食烘干中心调试烘干设备。他推开大门,合上电闸,启动“休息”了三个多月的空气源热泵粮食烘干机。不一会儿,太仓市农机推广站站长金惠强带着运维人员来到项桥村,逐个检查压缩机、风机等部件的运行状态。10时,太仓市供电公司营销部计量技术吴凡和沙溪供电所员工也来到项桥村烘干中心,检查变压器、配电箱、供电线路,为秋收烘干做准备。 项桥村是太仓市产粮大村,也是太仓市推广“配电+烘干设备”整体租赁服务模式第一批改造的行政村之一。“今年我们村预计稻米亩产1200斤,收粮后要第一时间烘干,用电上还得麻烦你们多帮忙检查。”朱利兵对吴凡说。 烘干是粮食生产的关键环节。水稻入仓需要保证含水量在14.5%左右,水分过高,水稻易发芽,水分过低则容易在后续深加工中出现爆裂碎粒。2017年以来,太仓市在全市91个农业重点村布局建设了30个烘干中心。2021年5月,项桥村的烘干中心建成投运。起初,该中心配备了10台柴油粮食烘干机。那时,朱利兵和乡亲们每隔一个小时就要检查一次烘干机运转情况。 “柴油存在安全隐患,我检查时难免提心吊胆。”朱利兵指着烘干中心“光荣退休”的大油桶介绍。除了安全问题,柴油烘干无法精准控制火候,粮粒受热不均匀,容易产生横向裂纹,影响品质。 2022年8月,太仓市供电公司与太仓市农业农村局签订了“零碳美丽乡村”结对共建协议。吴凡主动联系朱利兵和金惠强,提出在项桥村实施烘干设施“油改电”的建议。 “咱们得听听乡亲们的意见。”朱利兵说。2022年8月8日,项桥村村民委员会召开全村村民参加的烘干改造讨论会,还邀请供电员工一同参加。当天,吴凡和太仓市供电公司的同事们带着详细的材料来到项桥村,介绍空气源热泵电烘干技术,了解村民的顾虑和需求。 “电烘干就是通过电力驱动,让空气源热泵的压缩机、风机转起来,把制冷剂‘吸’来的空气热量压缩聚拢,集中升温烘干。单说烘干速度,它跟柴油烘干旗鼓相当,但好处可多了不止一点。”讨论会上,吴凡开门见山地向大家介绍电烘干的优势,“柴油炉温度忽高忽低,有时候烘着烘着就烤过了头。用空气源热泵烘干,可以精准控制温度,烘出的大米品质更好,还没有油气燃烧的异味。” “几千斤的稻谷烘完得用多少电?电费贵不贵?”村民顾耀良提出了自己的顾虑。“烘干1吨粮食需要用78度电,咱们享受农业电价,一度电不到5角,总共只要花38.9元。”吴凡拿出纸笔算起了账,“相比之下。用柴油烘干1吨粮食得用掉21.8升的油,每升柴油的成本是8元4角,总共得花184元左右。”一旁的朱利兵点点头。 “用上电烘干,是不是就不用担心起火了?”村民屠锦文问。吴凡笑着解释道:“空气源热泵烘干没有明火,也不直接燃烧燃油。配套的电气设备都装了过流保护装置,电流过大时会自动断电,温度异常时会立马停机,比柴油燃烧更安全。就像冬天取暖,烧柴火可能引发火灾,但开空调就舒服又安心。” 吴凡算的“经济账”“安全账”说服了项桥村村民。然而,实施电气化改造需要采购空气源热泵、送风管道等设备,考虑到需要花费的成本,朱利兵和金惠强还是有些犹豫。 一周后,太仓市农业农村局出台政策,每台电烘干设备补贴8万元,给项桥村烘干改造兜了底。随后,太仓市在项桥村等第一批试点村推广“配电+烘干设备”整体租赁服务模式,改造费用由苏州市农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先行支付,村集体按年分期付款。据计算,改造后节省下来的用能成本完全能够覆盖每年应还的账款。 2022年9月,项桥村粮食烘干“油改电”改造开始。原有的10台粮食烘干机需拆除柴油燃烧炉、排烟管道,安装空气源热泵设施和智能控制系统。按照整体租赁服务模式,太仓市供电公司负责根据烘干中心的规模和用电需求制订增容方案。 当时,项桥村烘干中心已有一台250千伏安变压器,需再增容550千伏安才能满足烘干用电需求。吴凡考虑,如果再安装一台550千伏安变压器,还要另外增加一台高压出线柜。为了帮村民节约成本,供电公司决定直接拆除旧变压器,新装一台800千伏安变压器,为项桥村节省了近5万元增容改造费用。 针对烘干中心灰房运维成本高、除尘效率低的情况,太仓市供电公司还和设备制造商共同制订了新的烘干布局方案:在灰房加装除尘布袋和紧急下水喷淋除尘设备,降低烘干中心的综合能耗,帮中心每年节省了8万元的电费开支。“前前后后算下来,烘干机升级后一年能省70多万元!”朱利兵惊喜地说。 2022年11月6日,完成改造的烘干中心正式启用。一辆辆卡车满载着新粮来到烘干中心,将粮食倾倒至漏斗状的进料口中,朱利兵按下电源按钮,空气源热泵亮起指示灯,向烘干机源源不断地注入热空气。热风中,发黏的稻粒慢慢褪去水汽,渐渐变得金黄干燥、颗颗分明。 太仓市供电公司组建烘干保电服务队24小时响应,农户烘干过程中出现用电问题只需拨打服务电话,队员会在1小时内赶到现场处置。每年夏收、秋收烘干高峰期前,保电服务队都会检查全市电气化粮食烘干场所的供电线路设备,排除安全隐患。 电烘干设备隆隆运转,项桥村出产的高品质大米获得了市场认可。该村实现从稻谷生产到大米加工、销售、仓储一体化发展,2024年以来全村累计增加经营性收入48.5万元。 截至目前,太仓市原有的146台柴油烘干机已完成改造94台,清洁热源烘干机占比达到85.31%。“水稻烘干季结束后,我们将和供电公司的师傅一起改造全市剩余的柴油烘干设备。”金惠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