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江苏苏州供电公司认真总结应对超强台风“贝碧嘉”的经验和教训,开展“消薄”“提优”行动,提出“力争在一年内重点消除受灾设备和沿江沿湖小气候多发区域的设备防灾短板,三年内完成苏州市范围内重点设备抗灾能力提优,五年内逐步实现县域核心板块网架再升级”的目标,全面提升苏州电网防台抗灾能力。行动实施一年以来,该公司强化主配网“筋骨”,联合多方治理隐患,与其他地市供电公司开展联合抢修,多举措增强电网防台抗灾能力。 定向补强,强基固网 针对之前台风天气下暴露出的设备短板,苏州供电公司开展“定向补强”工作,排查、梳理全市变电站108处防风、防水隐患,落实低洼站所“一站一策”,并通过加高防洪围墙、新增排水通道等手段,打造了17座防汛“放心站”。 今年上半年,苏州供电公司集中开展杆塔加固,根据电杆电压等级、所处位置量身定制多种加固方法。“我们针对靠近水域的电杆,采用‘混凝土+沿水围堰’复合基础施工法,提升电杆防风防汛能力;针对远离水域的电杆,运用拉线、杆根加固、卡盘加固等手段,提升防风性能。”苏州供电公司配网部员工葛云帆说。 今年上半年,苏州供电公司共完成140基输电杆塔和1.7万余基配网杆塔的基础加固,并实施442.93千米架空线绝缘化改造,改造薄弱线路130余条。苏州电网抗灾能力得到全面加强。 今年3月,该公司编制了《苏州配电网供电区域提档升级方案》,按照“增加A类供电区域、扩大B类供电区域、减少C类供电区域”的目标,推动苏州电网进一步优化升级。 多元共治,消除隐患 8月18日上午,苏州市吴江区震泽镇新幸村政府基层网格员卢涛涛进村走访时发现,李家扇21号居民家的进户线墙钎脱落。他拿起手机,通过苏州市吴江区供电公司组建的“六化”联络工作群上报了这一情况。吴江区供电公司立即安排抢修人员到现场勘查,发现是墙体老化和大风天气导致了墙钎整体脱落。抢修人员与客户商议后,重新确定了可靠的墙面固定点,对墙钎进行了加固处理。 今年5月,苏州市电力设施保护“六化”试点工作在震泽镇启动,当地政府利用完善的镇、村网格化管理体系,将电力设施检查工作纳入到基层网格员职责范围,协助供电公司开展隐患治理。该镇启动电力设施保护“六化”试点工作以来,已成功发现并处置31项电力安全隐患。 针对树线矛盾等危害电力设施安全的问题,苏州供电公司促请林业部门出台树线矛盾整治方案。 “我们制订了差异化清障工作方案。针对危急程度较高的线路,林业部门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办理手续,加快了我们的处理进度。”苏州供电公司配网管理部专职钱伟介绍。该公司采用不停电作业开展树线矛盾治理,实现零停电治理。 联合抢修,高效应急 7月30日上午,为应对今年第8号台风“竹节草”,苏州供电公司和其他地市供电公司启动应急互援响应,组建联合抢修队伍。来自宿迁、徐州、连云港等地供电公司的共97名抢险人员、27辆应急抢修车在2小时内集结完毕,前往苏州受灾较重区域支援。联合抢修队伍迅速完成太仓10千伏五洋线等线路的抢修工作,帮助受灾区域快速恢复了供电。 今年,国网江苏电力坚持“南北互援、就近支援、主配联动”的原则,创新建立抢修互援工作机制。苏州供电公司细化恶劣天气情况下跨市互援方案,组建了多支跨市应急抢修队伍。该公司明确责任分工、应急流程、装备配置及后勤保障等要求,以确保灾害发生时能与互援单位无缝衔接、高效协同作战,提升抢修效率。 “抢修互援工作机制有效提升了跨区域应急响应能力,为苏州防灾救灾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援保障。”苏州供电公司设备部主任姜学宝说。 今年,苏州供电公司在原有156个抢修网点的基础上,在昆山、常熟、相城、吴江新增4处大型应急抢修基地,打造“主网20分钟、配网15分钟”应急响应圈。 电网“消薄”“提优”行动成效在今年出现的恶劣天气中得到检验。在4月暴雨、7月“竹节草”台风期间,苏州主网均实现“零跳闸”,配网故障率较去年恶劣天气下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