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3日上午9时30分,太仓市城厢镇古塘花苑的一处住宅内,传来了铿锵有力的步伐声。99岁的国网太仓市供电公司抗战老兵陆沛林正与该公司退役军人服务队一同收看抗日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收视中,退役军人服务队队长刘玉龙向陆沛林介绍着最新尖端科技,告慰老人如今盛世中华、国富民强。 15岁加入儿童团抗日救国,20岁正式入伍保家卫国,36岁进入太仓供电公司投身电力建设,退休后依旧关心电力事业的发展……陆沛林,这位期颐之年的老人,用自己的一生发扬抗战精神,践行听党话、跟党走的诺言。 革命生涯从儿童团开始 1926年,陆沛林出生在江苏省靖江县一户贫苦农民家中。1941年5月,15岁的他加入了儿童团。童年困苦,陆沛林长得十分瘦小,还没有敌人的刺枪高,但他参加革命的热情却格外高涨。 由于头脑灵活,陆沛林被选为儿童团团长,他带领一帮少年儿童,帮助新四军站岗放哨、盘查奸细、看守地痞汉奸,在各个村之间宣传抗日,干得热火朝天。“我的革命生涯是从儿童团开始的,党叫干啥就干啥,面对敌人啥都不怕,只知道我们要共同抗日!”陆沛林回忆道。 1945年2月,年满18岁的陆沛林加入了靖江县西来区游击队,正式拿起枪杆子加入抗日工作。在靖江县王家垈战役中,为了打探清楚日寇的兵力,陆沛林和村里的儿童团假扮成学生,摸进了敌军的军火库。依仗自己身量小,陆沛林剪开铁丝网钻进去,趁着看守日寇上厕所的机会,摸清了弹药数量。刚准备原路返回,敌人却发现了陆沛林。他与日寇扭打在一起,在生死一瞬间,他使出吃奶的劲,转手夺下刺枪,将枪头对准日寇全力刺下去。不仅消灭了敌人,陆沛林还将获得的情报带给了游击队领导,为胜利出一把力! 在陆沛林9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先后经历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担任过通讯员、排长、侦查员、组织干事、政治指导员等职务,荣立三等功一次、四等功六次。 退伍转复奉献电力事业 1954年12月,陆沛林转业到地方工作,先后在南汇县劳动科、苏州专区水利水泥厂担任科长、生产股长等职务,多次获得先进工作者、模范退伍军人等荣誉称号。 1962年6月,在上级的统一安排下,陆沛林进入当时的“公私合营太仓电厂”工作,担任沙溪供电站站长,负责变电值班、用电监察、线路维修、业扩增容等工作。而沙溪也是太仓地区首个应用民用电的镇。 陆沛林退伍不褪色,继续保持着革命军人的优良品质,无论到什么地方、担任什么岗位,他干一行、爱一行,将每一样工作干得有声有色。 1963年起,国民经济进行调整,而农业继续发展,电力排灌需求猛增,广大农民盼用电、急用电。陆沛林扎根在农村电网的建设一线,与工人们同吃同住,建设电灌站,架设农灌用10千伏配电线路,并以电灌站为中心,架设10千伏和6.6千伏线路,让农民生活用上电,干得热火朝天。他曾说:“当年与我一起参军的战友,不少都在战争中牺牲了,我是幸存者,也是幸运者,活下来更要为国家多做点事!” 陆沛林的工作,也是当年太仓地区农网建设的一道“火红”的缩影。到1977年,太仓全县已实现了村村通电;1979年,实现户户通电;1980年,太仓低压线路总长3380公里,连接起了全县每一个家庭。在陆沛林等老一代供电人打下的基础上,1992年,江苏省电力工业局推荐太仓为中美合作建设的农村电气化县。1996年,太仓成为电力工业部正式批复的全国第一个农村电气化示范县。 抗战精神鼓舞奋发前行 在基层工作了近二十年,1978年,陆沛林在太仓县供电局的安排下担任工会副主席,直到1984年正式退休。 离休后,他依旧关心着太仓供电事业的发展,几乎每个月都要到公司“转一转”,继续发挥着余热。2008汶川发生大地震,获知中央组织部发出《关于做好部分党员缴纳“特殊党费”用于支援抗震救灾工作的通知》后,陆沛林第一时间捐出了“特殊党费”。他说:“作为一名老党员,这是他义不容辞的责任和义务。” 而陆沛林的事迹与精神,也感染了一代又一代的太供人,更是在退役军人群体中引发了强烈的共鸣。抗战老兵的“精神火炬”也点燃了退役军人主动担当的“传承实践”。 2022年年底,太仓心连心退役军人共产党员服务队正式成立。他们勇担保供责任,在抗击台风“贝碧嘉”期间,顶风冒雨奋战72小时,恢复1.2万户居民供电。他们积极当好农民的“勤务兵”,全力推进“村网共建”与“电烘干清洁热源替代”,助力年减碳超1400吨。他们以二十四节气为集结号令,春耕夏种、秋收冬藏,他们的身影出现在农时用电的每一处。 此外,退役军人服务队还定向结对帮扶5户太仓英烈军属,积极开展“安居助困”行动,为984户独居老人义务用电检查。 2025年8月,太仓供电公司“戎耀之家”揭牌启用。在揭牌仪式上,刘玉龙带领退役军人们再次学习陆沛林的英雄事迹,号召退役军人学习伟大抗战精神,为电力事业发展奋力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