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载岁月如歌,叶芳绽放芳华。 在国网苏州供电公司变电检修的烽火一线,有这样一位巾帼英雄:她以坚韧为笔,以汗水为墨,奏响了一曲“巾帼不让须眉”的电力赞歌,她的名字叫叶芳。 从初出茅庐的电气试验实习生,到独当一面的修试一班班长,这位85后女性,以傲人的“双师”资格、4项国家专利、30余项重大工程攻坚,在男性占比高达85%的变电检修领域,硬生生闯出了一片广阔天地。 苏州市“五一巾帼标兵”、国网江苏电力劳动模范、国家电网公司优秀共产党员……近日,叶芳再添殊荣——获评国家电网公司“巾帼建功标兵”。这份沉甸甸的荣誉,不仅是对她十多年如一日扎根一线、默默奉献的高度褒奖,更是对新时代电力女性“柔肩担重任,巧手护光明”精神的生动诠释。 啃透规程,以匠心铸就学霸传奇 “要把规程当作小说读,一遍不够看三遍。”师傅当年的这句玩笑话,却成了叶芳坚持学习的准则。厚厚的一沓工作笔记,宛如一部生动的成长史,记录着她从懵懂无知的“小白”到技艺精湛的“大拿”的蜕变轨迹。 2013年,为备战国家电网公司十八项电网重大反事故措施调考,叶芳独创“三色标记法”:红色如醒目的警钟,标注核心条款;蓝色似深邃的海洋,记录案例对照;绿色若蓬勃的生机,补充学习心得。为了避免死记硬背的机械重复,真正将条款吃透悟透,她巧妙地将一个个规程条款用案例串联起来,构建起知识的坚固桥梁。这份匠心独运,最终换来国网系统个人第一的佳绩,更创下了入职三年便斩获“双师”资格的纪录。 电气试验需要理论与实践并重。在变电站里,叶芳总是专注地调试设备、反复核验数据。对她而言,每个试验现场都是一座蕴藏丰富知识的宝藏课堂。遇到疑难,她如饥似渴地立即请教;碰到问题,她锲而不舍地刨根问底。下班后,是她学习的开始:翻规程、查资料、做笔记,非要弄懂每个数据的来龙去脉,吃透每项试验的原理依据。这种“现场实操+理论印证”的闭环学习法,让她练就了精准判断设备状态的“火眼金睛”。 2023年4月,在110千伏胥门变电站2号接地变例行试验现场,叶芳的徒弟朱旻哲遇到了一个棘手的问题:测试数据与理论值存在明显偏差。在反复调整档位、排除人为和仪器因素后,他心急如焚地拨通了叶芳的电话。 “设备铭牌和试验数据拍照发我。”电话那头,叶芳沉着冷静。翻看着传来的照片,她迅速捕捉到一个关键点:Z形接线!叶芳找出工作笔记,对照原理绘制接线图。笔尖在纸上快速游走,答案渐渐清晰。 “这是正常现象。”叶芳的声音透着笃定,“Z形接线下,当分接线圈处于下半绕组且三相档位不一致时,就会出现这样的测试结果。数据合格,可以恢复设备状态。” 十四年如一日,叶芳的身影始终活跃在变电站一线。无论是深夜消缺还是应急抢修,她的手机永远保持畅通,随时准备投入战斗。多少次通宵达旦的远程指挥,多少次精准果断的状态研判,她用行动诠释着电力人的责任与担当。 巧手发明,以创新破解行业难题 “创新源于解决难题的决心。”在叶芳看来,技术突破的关键,就在于敢不敢直面难题、敢不敢啃硬骨头。 在电力检修一线,创新往往源于实际工作中的痛点。2021年初,叶芳班组将目光投向了避雷器试验这一老大难问题。35千伏及以下避雷器试验长期存在固定难、耗时久、安全隐患大、接地不可靠等难题,每次试验都让检修人员头疼不已。 那年3月,班组将“研制便携式避雷器试验支架”确定为年度QC课题。起初,团队成员翻阅了大量文献资料,却发现理论研究成果犹如空中楼阁,难以转化为现场实用工具。就在项目陷入瓶颈时,一次普通的现场试验让叶芳来了灵感。当她看到直流高压发生器稳稳立在凹凸不平的地面上时,立即被其底部精巧的固定支架所吸引。 “就是它!”叶芳激动地招呼团队成员。经过反复试验改进,他们最终研制出一种创新支架:直径200毫米的圆形钢制底盘,内藏可伸缩的△-Y形撑脚。使用时展开呈Y形,确保稳定支撑;收纳时缩成△形,便于携带。更巧妙的是,底盘中心钻孔用于固定避雷器,边缘则直接作为接地端使用。 这项创新带来了立竿见影的显著效果:单个避雷器固定时间从5分钟缩短到10秒,彻底解决了倾倒风险,接地可靠性也得到大幅提升。经过现场验证,该支架完美适配各类35千伏、10千伏避雷器,很快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授权,成为班组创新路上的一个生动典范。 在部门的创新工作室里,这样的故事不断上演:集成式直流高压测试装置终结了“接线如蛛网”的混乱历史,智能非线性电阻测量仪填补了行业空白……多年来,叶芳着眼于工作中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重点攻关,带领团队攻克8项技术难题,3篇论文入选核心期刊,为保障安全生产、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劳动强度提供了技术支撑。 言传身教,以担当树立行业标杆 “人不率则不从,身不先则不信。”叶芳始终坚持“身体力行,率先垂范”,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主动作为,拼搏实干”,也用专业和坚韧树立起标杆。 作为“双师”技术骨干,叶芳始终将人才培养视为己任。今年2月的一次抢修,正是她言传身教的生动写照。 2月13日,110千伏钟南变电站低压侧线路故障导致站内设备受损,现场作业人员传来了主变诊断试验数据。分析判断中,叶芳怀疑主变存在绕组变形的隐患。由于当时正在下雨,现场无法再做进一步诊断,只能暂停试验。考虑到诊断试验结论直接关系到后续设备的故障处置方案,叶芳连夜带领班组梳理历年试验数据,认真进行计算比对,并确定了雨停后的试验方案。 “试验项目要做得更全面,数据计算要更精准。”一大清早,叶芳就带领作业人员赶到变电站。在她的指导下,班组完成了更全面的诊断试验。10点前,结论已然明确:主变存在绕组变形,继续投运存在重大风险。随即启动临时主变更换方案,保障了供电安全。后经厂家解体证实,1号主变绕组确实存在变形,完全验证了试验结论的准确性。 “每次试验都是最好的课堂。”叶芳常这样告诉班组成员。正是这一次次的现场教学,让年轻员工在实践中快速成长。 面对修试融合的新要求,叶芳创新培养模式,将理论教学与实战演练深度融合。她精心编制《工作票风险预控卡》《现场勘察标准化作业卡》等实用手册,把枯燥的规程转化为“一看就懂、一学就会”的现场指南。 在她的带领下,班组成员都迅速成长为行业精英。2023年,她带领的班组涌现出1名高级技师、6名技师和3名高级工。青年员工马思思获评苏州供电公司“优秀党务工作者”,朱旻哲凭借在重大试验中的突出表现,荣获变电检修中心“先进生产者”称号。 “历史总呈螺旋形上升。”当叶芳的笔记本交到青年员工手上的那一刻,传承的不仅是精湛的技术,还有电力人那份沉甸甸的责任与担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