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着电动自行车“满电回家” 停车、插充电器、扫码确认……一套熟练的操作下来,李文峰为自己的电动自行车充上了电,转身走进不远处的办公楼,投入新一天的工作。停在车棚里的电动自行车充满电后,充电程序将自动结束,李文峰下班时便可骑上充满电的电动自行车回家。 2月11日8时许,记者来到位于江苏苏州相城区望亭镇的荣大产业园,见到不少上班的人像李文峰一样,将电动自行车停在产业园内的车棚中充电。这个占地百十平方米的车棚共有100个停车位,安装了8台直流充电桩、40台交流充电桩和12个智能充电柜舱位,可同时满足60辆电动自行车的充电需求。 过去,李文峰骑着电动自行车上下班,总要时刻注意车子的剩余电量。“要是突然没电把我‘扔’到半路就麻烦了!”李文峰记得,有几次,他发现车子剩余电量不足,只能找路边的电动自行车维修店“蹭电”。“有时刚好‘蹭’上了,就用人家的充电器充一会儿。要是充电器型号不匹配,还充不成咧!”李文峰说。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在江苏考察时强调,江苏必须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推进社会治理现代化上走在前列。 目前,苏州电动自行车保有量达950万辆,如何解决充电难题、防范充电安全风险受到社会广泛关注。2024年11月,苏州供电公司在荣大产业园内建成全市首个光储充一体化“全电共享”电动自行车安全智慧集中充电示范项目,更好服务电动自行车车主绿色出行。“大家都叫它绿色驿站。”相城区供电公司专职朱明杰告诉记者,荣大产业园目前进驻企业9家,拥有员工近500人。绿色驿站投入使用以来,共完成充电服务1500余次,总充电量超过1150千瓦时。对于在产业园工作的人来说,再也不用把电动自行车停放在家里的楼道充电,充电更有保障了。 现在,绿色驿站的出现让李文峰感觉很方便。车棚安装的新国标直流充电桩配备了4种型号的充电器,车主无须自带充电器,即可实现即插即用。同时,充电桩还能自动识别电池类型,根据电池电压,动态调整输出电源,实现48伏以上非标电池拒充,进一步提升充电安全性。 除“安全”外,“绿色”是车棚的另一个标签。从产业园内的一处办公楼向下望去,车棚棚顶被排列整齐的蓝色光伏板覆盖。这套光伏发电系统装机容量为18.72千瓦,年发电量约为2万千瓦时,既可为车棚内充电桩供电,又能将富余电量提供给产业园内企业使用。“此外,我们还配备了20千瓦/40千瓦时储能系统,实现光储充一体化运营。”朱明杰说。 以今年1月为例,绿色驿站光伏发电量为1500千瓦时,在满足日常充电需求的同时,还为产业园内的企业提供约1100千瓦时绿色电能。“凭借光伏发电和储能系统峰谷价差带来的收益,车棚基本可实现运营收支平衡。绿色驿站也进一步规范了大家的充电行为,让我们物业管理更省心了。”荣大产业园物业经理宋春明说。 位于车棚北侧的智能充电柜同样可以提供充电服务。遇到充电车位不足的情况,车主可将充电电池取下,放在智能充电柜内充电。“为全面了解车棚的充电情况,我们还搭建了数字孪生平台,生成光伏发电系统、充电桩、充电柜、储能系统还原的孪生场景,实现对棚内设备的远程实时监控。”朱明杰介绍。 谈起车主们关心的充电费用,李文峰告诉记者,过去自己在电动自行车维修店“蹭电”,无论充多少电、是否充满,每次都要花上2~3元。“现在有了绿色驿站,每次充电5毛钱,车子充得‘饱饱的’。”在李文峰看来,眼前的车棚给大家带来了看得见、算得出的实惠。 在荣大产业园先行先试光储充一体化“全电共享”电动自行车安全智慧集中充电示范项目,是苏州探索电动自行车智慧充电新模式的第一步。相城区电动自行车全链条整治工作专班办公室主任仝飞表示,示范项目将充分发挥引领作用,相关部门通过科学规划推广惠民车棚充电服务,让更多市民享受到“满电回家”的便利与实惠。苏州供电公司也将继续做好服务支撑,推动绿色驿站走进更多产业园、居民小区。 傍晚,李文峰和同事们走出办公区,骑上电动自行车回家。绿色电能驱动下,电动自行车载着归家的人们平稳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