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用户足不出户,就能在家办理业务;新能源汽车车主只要打开手机,就能搜索到最近的充电桩进行充电;智能化的供电服务更是延伸到了田间地头……如今,在苏州,个性化、智能化的现代电力服务,顺应用户日益多样化的用电需求,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不断为美好生活赋能。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鼓励共同奋斗创造美好生活,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电力作为城市发展的动能和现代生活的保障,事关民生福祉。党的十八大以来,公司始终践行“人民电业为人民”的企业宗旨,在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在惠民服务上用心用情,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擦亮底色,推进供电服务提档升级,使客户需求从“用好电”向“绿色电”转变,为城市发展、人民美好生活提供源源动能。 在营商环境上持续发力 9月30日,苏州阳澄湖湖滨市政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增容业扩配套工程正式送电。“该配套项目从正式申请到完成送电仅用时9个工作日,创下了苏州同等规模电力配套项目的最快接电速度,较同等规模客户的平均接电用时缩短约72%。”公司营销部副主任王弈辰表示。 过去,企业办电需经过申请受理、现场查勘、供电方案答复、设计审查、中间检查、竣工验收、装表接电等7个环节,企业附近如果没有合适的电源点,还需要自建相关供电配套设施,整个接电周期通常需要两个月。 常熟公司党员服务队员对当地电热合金材料厂的用电设备开展检修。 靠前一步,让企业发展更有速度,让营商环境持续向好。2021年起,公司率先推进“开门接电”示范区建设,将客户受电侧电气设备配套建设到位,无需额外新装申请流程及电力建设周期,实现“企业等电”向“电等企业”转变。截至今年9月底,苏州市“开门接电”示范区增加至27个,苏州地区省级及以上开发园区覆盖率75%,为用户节省电力外线投资1.2亿元,平均接电时长23.55个工作日,平均接电距离仅53.34米,大幅提升园区招商引资竞争力。目前,苏州宝嘉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等92家中小微企业完成电力接入,尝到了开门就能接电的“甜头”。 十年来,公司以市场为导向,应时而变,捕捉和满足社会各界对用电更迫切、更多样的需求,创新推出了“三零服务”“开门接电”“全电共享”“充电机器人”“数字人民币+供应链金融”等各项服务举措,升级打造以“特快更省时(Speedy)、便捷更省力(Simple)、阳光更省钱(Saving)、智慧更省事(Smart)、可靠更省心(Safe)”为核心的“舒心电力5S”优化营商环境品牌,着力解决用户的“急难愁盼”,全力推动“获得电力”水平再上新台阶。 在苏州艾迈实业有限公司,太仓公司员工对该企业用电设备“问诊把脉”。 近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不少企业将海外部分产能转向国内,加剧了企业用电需求的波动性。为进一步提升办电、用电经济性,增强企业发展信心,2021年7月,公司创新推出了全电共享电力设备租赁服务模式,通过设备以租代购和模块化施工,不仅能让企业根据生产需求随时退租、自由增减供电容量,减轻生产经营初期资金压力,还精简了办电流程、压减施工时长,让企业快接电。在疫情防控工作中,该服务模式还发挥了很大的作用。苏州各区县新建核酸检测实验室、集中隔离点等33处防疫场所采用设备租赁的模式,实现快速接电,创造了接电平均时长在10小时以内的“苏州速度”,比传统业扩接电模式接电时长减少70%,累计为企业节约办电成本2100万元。 优质的电力营商环境带来了用电量的迅猛增长。2021年,全社会用电量达1685亿千瓦时,与2012年的1190亿千瓦时相比,增幅超41%。2021年5月,在国家发改委召开的全国优化营商环境经验交流现场会上,苏州“获得电力”指标位列全国第六。 在惠民服务上用心用情 5月19日,家住姑苏区的蒋敏斐在“网上国网”APP上进行低压居民新装申请,通过刷脸就完成了“不动产权证”信息调取,从登录到申请、签约、提交、验证通过,全流程只用了一分半钟。 “十年前,可没有现在这么智能、方便。”蒋敏斐回忆,以前只要办理用电的业务,就必须往营业厅跑,还要提前准备好各种报装资料,连交电费也不例外。 蒋敏斐感受到的变化不是个例。如今,线下的营业厅越来越“空荡”,线上服务业态却蓬勃生长。“最多跑一次”的底气,从指尖的改变开始。 在姑苏区菉葭巷,公司工作人员正在开展不停电作业。 数据是最好的证明:2012年,电力客户数为424万户,如今已增至631万户,增幅超48%;信息公示渠道、办电渠道、交费渠道已拓展至10个、15个、20个,电子渠道客户数超380万户,线上办电率达99%…… 让数据“多跑腿”,客户“少跑腿”;让服务更“走心”,客户更“省心”。十年来,公司细化服务“颗粒度”,全面建立社区客户经理制,推出“亲情电力云服务”,为市区284个社区居委会提供电价构成、电量使用、电费查询等特色用电服务;推动政企平台贯通和数据共享,推动办电业务在苏州政务服务网、“苏周到”APP等平台上线,实现居民“刷脸办电”;构建现代化服务体系,上线“小汤”班长人工智能供电服务员,优化抢修网点设置、缩短抢修到达现场时间,强化带电作业、减少停电次数和时间,不断改善客户用电体验,确保客户用电省心。今年前9个月,公司共完成带电作业1.85万次,同比增长达88.3%,为客户减少约26万停电时户数。 党员服务队员在树山村的梨树果园进行春季检查。 在服务农村客户上,公司更是用心用情。近五年来,公司统筹推进农村电网基础设施建设,增设综合变压器布点约3000台,三年内推进20千瓦以上乡村电气化项目795项,将全市运行的412万只普通电子式电能表逐步更换为智能电能表,采集成功率、自动化抄表率高达99.8%,农村用户平均停电时长下降68%,农村户均容量由7.25千伏安提升至7.83千伏安。据统计,2021年居民用电量159.62亿千瓦时,较十年前实现翻番。 在绿色低碳发展上擦亮底色 在太湖之滨的吴江,全省首个全区餐饮业“瓶改电”项目全面启动,将在今年年底内完成全区餐饮服务单位终端用能的电能替代和节能减排,实现“清瓶”;在“天下粮仓”的太仓,粮食烘干“闹起革命”,“配电设备+空气源热泵”的整体设备租赁服务模式,为粮食烘干清洁能源改造探索出一条“太仓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加快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形成绿色低碳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绿色、省心又省钱的用能方式,逐渐在苏州落地生根,延伸到城市的每一个角落。不仅每度电“含金量”高了,“含绿量”也在不断提升。 公司工作人员对全电街区的改造商户进行复工安全排查。 十年来,公司在农业农村、生活消费、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领域发力,稳妥有序推进电能替代,不断拓展深度和广度,着力提升终端能源消费中电能的占比。截至今年9月底,412座充电站、2915个充电桩落地苏州,950个码头、1200个泊位实现岸电设施全覆盖,建成各类全电厨房607个,粮食烘干采用电烘干设备数量464台,今年全市完成替代电量18.68亿千瓦时,预计全年将达到23亿千瓦时,折合在终端能源消费领域减少标准煤燃烧75万吨,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86万吨,减少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等大气污染物9万吨。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能源生产和消费模式正在发生重大转变,客户多元化的能源服务需求日益迫切。公司从满足用户需求出发,推动能源供应从产品向服务转型升级,实施“供电+能效服务”,借助能效账单解读、能效方案推送、进企走访、主题沙龙等手段帮助企业分析用能现状,帮企业算好用电经济账,引领和促进社会形成绿色低碳的发展理念。 公司能源管家对苏州相城区首个能源站进行上门检查。 东华能源(张家港)新材料有限公司采用张家港公司提出的余热余压综合利用发电的建议,将锅炉排出的蒸汽减温至180℃供给厂区烘干原料使用,预计可实现年节能1044.51万元,年节约标准煤5379.23吨,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1.22万吨。 风物长宜放眼量。优化营销服务,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展望未来,壮丽的征程正从此刻开启。 “这十年营销服务变化大,不变是的‘人民电业为人民’的初心。”吕斌表示,“我们将永远记得这份初心,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继续把握新发展阶段,发挥电力行业优势,求实争先,担当作为,努力在谱写‘强富美高’新苏州现代化建设新篇章中扛起苏供担当、展现苏供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