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改电’后,厨房的确干净了不少,更重要的是守护了大家的安全。”12月9日晚,昆山花桥光明路,周氏地锅鸡农家土菜店内人流如织,过去被液化气钢瓶占据“C位”的厨房,如今被一个个电磁灶台和油烟净化一体机等设备取代,摇身一变成了亮堂堂的“全电厨房”。当天,昆山公司用电检查人员陆卫星上门开展用电检查时,厨师刘伟说道。 近年来,厨房燃气爆炸事故频发引发社会关注。昆山公司结合昆山市政府启动实施的餐饮场所安全综合整治工程,从细微处落实,开展“瓶改电”等电能替代工作,助推提质增效。截至目前,已推动1000家单位进行电能替代改造,增售电量4.88亿千瓦时,年减少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排放量逾万吨,实现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的“三赢”局面。 示范带动 厨房“闹”起革命 张厅酒家,是周庄古镇率先完成厨房电气化试点改造的商户。 该店负责人查建文介绍说,改造前,一年的燃料成本约7.2万元,改造后,年用电量虽然增加了4万千瓦时,电费支出为2.7万元,但是较改造前,每年可减少成本4.5万元。“设备一次性投资大概7万元左右,根据每年节约的金额来看,一年半后可实现成本回收。”查建文如是说。 2020年春节后,昆山公司累计投入100万元,实施古镇“无火厨房”外部线路改造及古镇区整体用电容量升级。 百万元投入叠加“三方联动”,形成示范带动效应。为此,周庄镇党委、政府专门成立专项工作推进小组,委托专业机构为古镇区商业餐饮单位“无火厨房”改造进行设计、施工,同时,对餐饮服务单位装配“无火厨房”进行以奖代补,按每套厨具用电容量6千瓦及以下、6千瓦至12千瓦,分别给予1000元和5000元的一次奖励,每套厨具用电容量超过12千瓦,则按实际费用进行奖补。 示范带动效应凸显,如今,从旅游公司创办的周庄酒店,到当地居民开办的古镇民宿,全套的电蒸锅、电磁炉、电烤箱,在厨房里“上岗”。 政企联动 出台政策发“红包” 去年9月,昆山公司与昆山开发区政府政企联动,为推动商业街餐厨电气化改造,共同承担外部供电线路等基础设施的配套建设。为此,昆山开发区专门制定了一则试行方案:对餐饮商户“瓶改电”的内部线路改造、更换电热灶具费用,给予80%、每户总额不超过4万元奖励。“瓶改电”“瓶改管”在该区蓬朗、兵希、孔巷三大街道6个商业街及商业楼稳步推进。 在周庄和昆山开发区率先试点的基础上,昆山公司主动担责,撬动了“电能替代”的政策性突破。今年4月,昆山政府办公室印发《昆山市城镇燃气使用安全提升行动实施方案》,成为全省首个县级市层面的“瓶改电”的财政性奖补政策。6月7日,昆山市政府再度颁行《关于印发昆山市城镇燃气使用安全提升行动财政补贴方案的通知》,明确存量餐饮商户“瓶改电”采购的电热炊具以及内部线路改造,由市级、区镇财政各承担一半费用,每户1.5万元补贴限额内全额申请,限额外区镇根据属地情况另外予以奖补。经测算,餐饮商户“瓶改电”自行出资比例均不超过20%。 与此同时,昆山公司明确了全市“瓶改电”的任务清单、路线图和时间表:2021年底,全市所有餐饮场所完成“瓶改电”任务量不少于50%,所有企事业、公共服务机构单位食堂完成“瓶改电”;至2022年底全市所有餐饮场所全面完成“瓶改电”任务。 遍地开花 兴起“全电厨房”新风尚 “改造后的厨房清洁、规整,烹饪时噪音低、油烟小,更节能环保。”8月25日,完成“全电厨房”改造后的巴城镇湖滨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厨房里窗明几净,成套的电炊具替代过去的液化气灶具。用餐的老人范金荣高兴地说:“最重要的是,口感一点都没有变化!” 9月,该镇3家社区日间照料中心陆续完成“全电厨房”改造,合计新增用电功率仅160千瓦。经测算显示,将新增年售用电量9.6万千瓦时,年减少二氧化碳直接排放超过26.4吨。 节能环保效果看得见。11月,锦溪镇社会事业管理局下辖的8家日常照料中心也开启了“全电厨房”改造。据悉,昆山公司增供扩用“全电厨房”供用电功率349千瓦,测算发现,这8滴“水”可年减少排放二氧化碳超过57.7吨。 这之后,昆山公司以“瓶改电”为突破,逐渐“复刻”起“全电街区”“全电社区”全电园区”“全电古镇”。高新区杜桥村村委会所属社区食堂、养老公益机构食堂,开发区美华社区店铺,花桥开发区和周庄古镇拓展区的303个街店商铺纷纷加入全电改造行列…… 目前,昆山公司已完成了巴城镇、花桥开发区等5大点位,正在建设的锦溪、开发区、周庄等4大点位的日常照料中心“全电厨房”,将累计新增供用电功率11731千瓦,新增年售电量703.86万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合1940.54吨。 滴水汇流,可以成溪,汇成江河。目前,昆山公司还将与昆山市文商体旅部门合作,积极探索“全电民宿村”的全域建设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