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近期河南抢收小麦受到全国关注。国家电网调用无人机为夜间抢收提供照明,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难,引起社会关注,各类媒体广泛报道。6月7日,《人民日报》深度观察《本报记者直击麦收一线——跟着农机手抢收小麦》,刊发国家电网组织应急供电服务队、调用无人机提供夜间照明助农抢收的情况。 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刘店镇的麦田里,无人机应急照明,夜间抢收麦子。张永生 摄 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夏粮生产是全年粮食生产的第一季,夏粮产量占全年粮食总产量的1/4。眼下全国小麦陆续进入集中收获期,“三夏”大规模小麦机收全面展开。 5月下旬,北方冬麦区出现大范围持续降雨过程,给夏收带来一定影响。本报记者赶赴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麦收一线跟访农机手,看高效抢收、机收服务、晾晒烘干、跨区作业等环节,实地调研当地积极应对阴雨天气影响,力保夏粮颗粒归仓。 抢收—— “跟天气‘赛跑’,大规模机收场面回来了” 6月1日,又是个好天。日头晒了一天,地很干燥,麦秆也变得脆生。各村庄的抢收工作紧锣密鼓、有序推进,田间地头,大型收割机一字排开,拉麦车成群结队——“大规模机收场面回来了”。 早上还是5点多出门,不到8点我们就进地收麦了。“趁着天气晴好,赶紧抢收,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农机手李毛点开手机向我展示一款微信小程序——“三夏生产气象服务”,可实时查阅当前位置的气象实况、预报、预警和麦收进度,“‘龙口夺粮’,就是在跟天气‘赛跑’。” 这天,李毛收的是刘店镇种粮大户的地,成方连片,大型收割机能在地里撒欢儿跑,坐在收割机上平稳多了。眼看100多亩要割完,天色暗了下来,这时,一个电话打来,李毛接完电话说:“来新订单了,要转场到留庄镇邢河村连夜割麦。” 等收割机到达目标地块时,天已经彻底黑了,田间地头不少灯光在移动。“你瞧,大家伙儿都在连夜干,咱也不能落下!”话音没落,李毛就发动收割机进了地。 临近23点,麦收现场的天空中,高悬起一盏灯,麦田顿时亮堂了不少。走近细瞧,灯被无人机牵引着升空,供电的是电力抢修车上的发电机。地面上,收割机来回作业;天空中,无人机移动照明。“灯照得远,辐射面积大,夜里收割帮大忙了。”李毛说。 “麦地里坑坑洼洼,视野不好,收割机车灯不给力,收割效率上不来。”原来,是一名在附近抢收的农机手拨通了确山县供电服务电话。接到电话,确山县刘店中心供电所所长李昊立即向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求助:“临时架设线路不太现实,将照明置于空中,无人机可以试下,但是我们数量不够,请求支援。” 经过研判,多台专业无人机、照明设备、临时发电机随即送到。国网驻马店供电公司调用无人机照明,应急供电服务队、无人机操作手随时待命,努力为夜间抢收小麦提供照明。田里视野好了,李毛干了通宵,直到6月2日早上5点,一天一夜割了160多亩地! 在确山麦收一线,县领导包片、乡镇班子成员包村、责任单位驻点、镇村干部到户……全县100个县直定点帮扶单位成立志愿服务队120多个,860多名志愿服务队员深入“三夏”生产一线;5100多名结对帮扶人员深入基层开展“三夏”生产帮扶服务。 6月1日早上6点,星夜兼程从江苏赶来的机手董焕群进入麦田开始作业,这是近3天从外地赶来支援刘店镇麦收的第134台收割机。刘店镇镇长万敬博说,镇里千方百计协调麦收机械,满负荷开展麦收作业,镇村干部全部下沉田间地头,做收割机的“护航员”、机手的“保障员”。截至6月1日夜里,刘店镇9.5万亩小麦全部收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