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实施方案(2025~2027年)》(以下简称《实施方案》),记者就此采访了国家能源局有关负责同志。 问:《实施方案》出台的主要背景是什么? 答: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是支撑“双碳”战略的重要举措,新一代煤电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主要任务之一。煤电长期以来在保障电力安全稳定供应方面发挥了“顶梁柱”和“压舱石”作用。我国煤电装机以不到40%的装机占比、提供了约60%的发电量、70%的顶峰能力和接近80%的调节能力,大气污染物排放量下降90%以上,建成了全球最大的清洁煤电供应体系。同时,煤电还是现阶段我国最经济可靠的热力供应主体,是我国民生采暖和工业用热重要的热源保障。煤电在有效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用电用能需求的同时,为大气生态环境持续改善和落实“双碳”目标作出了重要贡献。 近年来,全球能源格局深刻调整,在统筹能源转型和安全供应的压力下,需要清醒认识到我国煤电面临着进一步深刻转型发展的巨大挑战。一方面,作为我国能源电力领域碳排放的最主要来源,煤电需要多措并举努力降低自身的碳排放。另一方面,在电力系统结构和形态发生深刻变化的过程中,煤电作为重要的系统调峰电源和惯量支撑电源,仍需进一步挖掘灵活调节能力,提升煤电深度调峰、快速爬坡、一次调频和启停调峰能力,持续高质量服务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此,需要我们立足基本国情,前瞻性谋划新一代煤电战略布局,以新一代煤电技术作为新质生产力代表,推动煤电行业开辟新赛道、开启新征程。 问:如何理解《实施方案》中的主要内容? 答:自2021年以来,煤电“三改联动”取得了丰富成效,为我国能源行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能源绿色低碳转型进程不断深入,需要系统优化设计更加与时俱进和丰富全面的技术指标体系,为煤电在新形势下更好发挥兜底保障和支撑调节作用提供指引。新一代煤电升级专项行动在充分衔接“三改联动”基础上,着眼于适应“双碳”战略目标下新型电力系统建设需要,以“深调峰、快调节、强支撑、宽负荷、高韧性、低排放”为主线,从煤电清洁降碳、安全可靠、高效调节、智能运行4个方面建立健全煤电技术指标体系。 安全可靠是新一代煤电升级的基本前提。煤电机组在保供期发挥着不可替代的兜底保障作用,因此《实施方案》在安全可靠指标方面重点考虑保供期申报出力达标率、保供期非计划停运次数等2项评价指标。高效调节是新一代煤电升级的核心目标。新一代煤电的高效调节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机组能效水平和深度调峰能力,而是扩展为供电煤耗、低负荷煤耗攀升幅度、深度调峰最小出力、负荷变化速率、一次调频、启停调峰6项指标要求。除深度调峰最小出力和供电煤耗外,其他4项指标均为首次在产业政策中予以明确。低负荷煤耗攀升幅度用于衡量机组宽负荷运行能效水平,是新型电力系统下煤电机组频繁参与深度调峰场景下对机组能效的必然要求和发展趋势;负荷变化速率响应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需求,按机组在不同负荷运行水平下的客观差异进行区分;一次调频能力是煤电机组重要涉网性能,结合煤电机组在深度调峰期间一次调频能力下降的客观实际,鼓励广大煤电机组通过自身调节或辅助调节方式提升机组一次调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