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西电东送”的绿电供得上用得好

发布日期: 2024-05-29 信息来源: 亮报

雪域高原,大漠戈壁,滚滚江河……我国西部地区资源富集,清洁能源蓬勃发展,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中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和作用。

“西电东送”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作为支撑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电能输送通道,“西电东送”工程将源源不断的清洁电能从广袤西部输送至东部地区,对优化电力资源配置、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起到重要作用。

我国西北地区风光资源充足,西南地区水能资源富集,“双碳”背景下,西北、西南的绿色电力正驶入“高速路”。

占我国陆地面积近三分之一的西北地区新能源资源可开发量超160亿千瓦,其中风能占全国的三分之一,太阳能占比达到全国的近六成。西北电网已成为我国新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最高、电力外送规模最大的区域电网。

西南地区地处我国地势第一、二级阶梯交界处,崇山峻岭间,江河奔流。位于金沙江干流河段的白鹤滩水电站是实施“西电东送”的国家重大工程,总装机规模居世界第二位,将西南地区的清洁电能输送到千里之外的华东地区,为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西部地区丰富的清洁能源为全国经济社会稳定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绿色动能,但新能源大规模发展也给电网安全运行带来了挑战。

让“西电东送”的绿电供得上用得好,首先要加快特高压和西部电网主网架规划建设。我国能源资源与电力负荷分布的不均衡性决定了“西电东送”的必要性。当前,特高压已成为连接西部能源基地和东部负荷中心的重要通道。特高压输电技术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等特点,可以满足“西电东送”大规模、远距离、高效率电力输送的要求,保障西部大型能源资源基地的电力可靠送出。

其次,要加快新型储能建设,推动源网荷储协调互动,有效提升电网的柔性调节能力。新型储能具有建设周期短、布局灵活、响应速度快等优势,可在电力系统运行中发挥调峰、调频、调压、备用等多种功能,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重要支撑技术。随着装机规模的迅速增长,新型储能在促进新能源开发消纳和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等方面的作用正在逐步显现。

此外,还要加强省际电网断面联络,着力打破电力省间壁垒,探索西北—西南联网方案,挖掘西北新能源发电与西南水电的互济潜力。扩大电网互联互通能够提升清洁能源消纳能力,实现清洁能源更大范围的互补互济和优化配置,提高电力系统供电可靠性和安全稳定水平,让“西电东送”的成果惠及更多百姓。

银线越千里,绿电出西部。随着新型电力系统和新型能源体系加快建设,“西电东送”将让更多绿电供得上用得好,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可靠电力支撑。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