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电动自行车更安全

发布日期: 2024-05-15 信息来源: 亮报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联合印发《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条件》(以下简称《规范条件》)和《电动自行车行业规范公告管理办法》(以下简称《管理办法》),进一步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促进电动自行车企业规范化发展,全面提升电动自行车生产、销售、使用、充换电、报废回收等各环节安全水平。

我国是全球电动自行车生产、消费大国。数据显示,目前国内电动自行车社会保有量已达3.5亿辆。《规范条件》和《管理办法》对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管理、规范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推动我国电动自行车行业高质量发展。

首先,电动自行车企业要夯实基础、修炼内功,以产品为先,生产高品质的产品。在产品质量方面,企业要加大研发投入、技术创新,提高产品质量。针对消费者升级需求,打造轻量化、智能化、网联化电动自行车产品,开展北斗高精度定位推广应用等,因地制宜对现有生产线进行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升级。在管理方面,企业设置质量管理部门必不可少,建立日管控、周排查、月调度工作制度和产品可追溯、责任可追究的质量保障机制,确保产品质量安全可靠。

其次,安全生产工作十分重要。企业应建立健全全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构建安全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工作机制;严格做好焊接、切割、消防控制室等特殊岗位人员持证上岗管理。对于机械加工、焊接、锂离子电池储存库等易产生安全事故和职业病危害的作业岗位,企业应设置相应警示标识和中文警示说明。

此外,加强电动自行车行业监督和管理也是关键一环。相关电动自行车行业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电动自行车行业的管理,指导企业按照《规范条件》要求,加快技术改造,规范各项管理。行业协会应组织企业加强行业自律,引导企业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协助行业主管部门做好《规范条件》的实施和跟踪监督工作。

最后,消费者权益保障涉及千家万户,事关每一个人的利益。做好电动自行车消费者权益保障工作需要精耕细作、久久为功。企业应建有完善的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体系,加强经销商管理,提醒消费者安全使用锂离子蓄电池等产品,为消费者提供规范使用和维护保养知识,切实保障消费者权益。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