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充电桩为新能源汽车下乡“开路”

发布日期: 2024-04-17 信息来源: 亮报

4月12日,财政部、工信部、交通运输部发布《关于开展县域充换电设施补短板试点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提出将开展“百县千站万桩”试点工程,加强重点村镇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规划建设。

农村市场中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新能源汽车下乡,为当前汽车产业带来新契机,进一步推动了新能源汽车农村市场发展。2020年7月,工信部、农业农村部、商务部共同下发《关于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的通知》,拉开了新能源汽车走进乡村市场的大幕。2020~2023年,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共发布7批推荐车型目录,车型近270款,举行24场专场活动,累计销量超过720万辆。

然而,广大农村地区仍存在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不足、利用率不高、居住社区充电设施安装难、维护不够等问题,成为制约新能源汽车下乡的“堵点”“痛点”,亟须对农村充电基础设施进行优化升级,为新能源汽车下乡“开路”。

推动充电桩下乡,如何进行规划建设、提高利用率,是需要跨过的一道坎。《通知》提出,试点县新建充换电基础设施应面向全社会开放、可用率不低于99%、额定功率120千瓦以上(含120千瓦),大力推广智能快充公共充换电基础设施。这就意味着在今后的乡镇充电基础设施规划中,要根据车流、人流密集度来考虑农村地区的布点,寻求利用率平衡,不摊大饼、详细规划,有重点有梯度地量身定制。

推动充电桩下乡,提升运营和维护水平至关重要。比如,在规划建设时,可以选择那些高防护、长寿命、维护简单并且可通过平台远程监控,简单问题一键启动解决的充电桩设备;在运行维护时,要提升县级邮政快递网点、农村物流节点、农村客货运场站等适宜新能源汽车充电场景的服务保障能力,做好节假日充电高峰期与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的导流衔接。

推动充电桩下乡,还要积极培育新技术、新模式。车网互动(V2G)、快速充换电、液冷大功率充电、智能有序充电、无线充电……这些新技术可以为农村居民充电带来更新的体验,要积极培育、推广和应用。分布式光伏覆盖较好的农村地区,还可结合实际建设光伏发电、储能、充换电一体化的充电基础设施,探索综合能源服务新模式。

此外,笔者注意到,《通知》还提出,鼓励充电基础设施场站租期采用10年及以上期限,降低运营企业用地风险。这也是完善充换电设施支持管理政策体系的具体体现。除了保障建设用地需求,完善建设审批流程、拓宽投资运营企业融资渠道,出台建设运营补贴、土地租金减免、用电价格优惠等政策,有助于引导企业长期持续经营,也是推动充电桩下乡应该关注的方面。

政策助攻,企业发力,公共充电桩下乡先行一步,让新能源车主“出得了城,下得了乡,回得了家”成为现实,勾勒出充电站“县县全覆盖”、充电桩“村村全覆盖”的绿色新图景。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