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汽车价值链加速重构

发布日期: 2022-12-26 信息来源: 经济日报

  当前,世界经济格局处在变革期,全球汽车产业发展也面临全新挑战。

  在近日举办的2022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表示,目前,人们所担心的充电难、续航短、不安全等问题正在逐渐成为过去,而造福居民、深度变革经济社会的是汽车的电动化、绿色化、智能化、网联化和共享化,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这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智能化需要协同创新

  自2011年起,我国在全球率先推出新能源汽车产业化,实现了换道先行。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1至11月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625.3万辆和606.7万辆,同比均增长1倍,市场占有率达到25%。

  电动化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智能汽车是汽车产业的变革性技术,已引起世界各国的激烈角逐,中国发展智能汽车也已形成共识。“汽车智能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智能汽车、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创新。”陈清泰说,智能汽车的价值链、供应链正在加速重构,未来汽车对传统汽车的颠覆性,使传统零部件体系的50%以上都面临重构。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发展,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电控、功率半导体,到智能化、网联化涉及的芯片、软件系统、计算平台、视频传感器、激光雷达、控制器、执行器,再到车载控制系统、高清地图、互联网通讯、云控平台、AI算法等软硬件,都成为汽车链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我国进入智能化、网联化新阶段的过程中,智能网联的热度带动了相关企业数量的高速增长。天眼查数据显示,我国现有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企业1.1万余家,其中,2022年1至11月份新增注册企业月平均增速达到30.8%。

  做好智能化顶层设计

  针对智能网联,我国已经出台了很多相关政策。2020年3月份,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11个国家部委联合出台了《智能汽车创新发展战略》(以下简称《战略》),将智能汽车的研发作为战略方向。

  2020年11月2日,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发布了《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提出坚持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发展方向,以融合创新为重点,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优化产业发展环境,推动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加快建设汽车强国。

  此外,交通运输部在2022年1月份发布的《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也特别强调推进车路协同和自动驾驶的发展,配合像北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构建信息基础设施的整个网络稳步发展,推进整个交通智能化发展。

  “我们的顶层规划以及产业政策日趋完善,技术研发逐渐进入商业化创新阶段。”中国工程院院士、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李克强分析,未来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要加强顶层设计谋划,抢抓智能网联汽车网联化、智能化的窗口期,加强产业顶层战略布局,并积极践行“中国方案”,成为全球技术趋势开放者与引领者。

  李克强表示,目前来看,我国在国家顶层设计方面还缺乏重大的、国家层面的行动计划,部分法规也束缚了产业的发展。未来,中国发展智能汽车,应该从一体化的架构体系构建和关键技术突破方面作出积极探索。考虑到智能网联汽车的技术特征及社会属性,难以采用国际上的单车智能发展路径,我们需要探索中国方案,需要充分融合智能化和网联化的技术路线,探索相关方案。

  打赢智能化下半场

  在以新能源汽车为主的“上半场”,中国汽车行业凭借先行优势取得了很大成效,但在以智能网联汽车为核心的“下半场”,如何凝聚全球智慧走出一条中国式汽车强国之路,是汽车行业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倪光南表示,我国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应该从全球视野谋划和发展汽车芯片,与世界开源同行抢占全球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为推动世界汽车产业发展贡献中国智慧。倪光南指出,在智能网联汽车等新兴领域,可通过充分发挥我国举国体制、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人才优势,共建绿色产业生态,增强绿色产业链、供应链自主控制能力。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认为,数字化、网联化和智能化,成为汽车行业转型升级发展主线的过程,也是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为特征,推动传统汽车以及交通行业重塑和创新的过程。

  对于如何进一步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汽车产业的深度融合和创新,王志勤提出,一是要从政府、行业组织机构以及企业多个层面实现跨行业的深度融合创新;二是推动一些公共性质的共性标准的制定和协同,制定一系列的融合标准;三是新型基础设施要超前部署,加强协同部署和互联互通工作。

  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被广泛看好。江汽集团股份公司总经理李明认为,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呈腾飞之势。他预计,在L4阶段中国将会赶超欧美,到2025年,中国市场的智能汽车总量将会引领全球。对此,陈清泰表示:“我国已经在汽车电动化上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上半场的成功为我们打赢下半场提供了经验,使我们更有底气。智能化的下半场会面临更多的挑战,我想我们能够成功,也只能成功,不能失败。”

  来源:《经济日报》12月26日6版,有删节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