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在京发布

发布日期: 2022-06-29 信息来源: 亮报

  6月24日,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在京发布《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报告2021》(以下简称《报告》)。《报告》由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编写,至今已经连续发布6年,分常规水电、抽水蓄能、风电、太阳能发电、生物质能、地热能、新型储能、氢能等部分,对可再生能源行业全生命周期各环节发展状况进行了系统整理、综合归纳和研究分析。

  可再生能源发展总体形势

  ●应对气候变化、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共识

  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纷纷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自主贡献力度,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明确“碳中和”发展目标。

  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迎来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能源转型进程明显加快,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成为全球能源低碳转型的主导方向。

  中国将成为推动全球可再生能源发展的主要力量。

  ●2021年全球可再生能源保持快速增长

  新冠疫情继续在全球跌宕蔓延,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续影响,但全球可再生能源依旧保持快速增长。

  全球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达306393万千瓦,新增装机容量达25666万千瓦,与2020年基本持平。

  2021年——

  ●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突破10亿千瓦

  2021年中国全口径发电总装机容量237692万千瓦,同比增长7.9%。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106394万千瓦,占全国电力装机的44.8%,同比增长14.4%。

  ●可再生能源发电量较快增长

  2021年中国全口径总发电量为8376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9.8%。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4864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9.7%,同比增长12.1%。可再生利用总量达7.5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4.2%。

  发展趋势

  ●可再生能源进入大规模跃升式发展阶段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

  “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

  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大力推进基地化规模化开发

  着力提升新能源就地消纳和外送能力

  加快推进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的大型风电光伏基地,统筹推

  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

  ●创新新能源开发利用模式

  积极推进光伏分布式开发,大力推进乡村风电开发

  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大力发展非粮生

  物质液体燃料

  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有序推动地热能发电发展

  ●多措并举推动可再生能源高比例应用

  提升新型电力系统对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适应能力

  加强发电终端直接利用,扩大多元化非电利用规模

  推动规模化制氢利用,促进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统筹推进水风光一体化规划研究

  充分发挥水电调峰能力,支撑风电和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

  加快研究促进水电扩机及一体化基地开发电价政策

  2022年常规水电预计新增投产1200万~1400万千瓦

  ●抽水蓄能快速发展

  至2022年底,抽水蓄能电站总装机容量达到4500万千瓦左右

  创新驱动工程建设和装备制造水平提升

  研制抽水蓄能电价机制实施细则

  ●推进海上风电大规模发展

  2022年风电预计新增并网5600万千瓦以上(含海上风电600万千瓦)

  优化近海海上风电布局,开展深远海海上风电示范

  加强风电前沿核心技术创新,促进行业降本增效

  ●一体化开发助推光热发电发展

  预计2022年,新增光伏发电装机规模将达到1亿千瓦左右

  光伏发电技术持续进步,产业链上下游发展日趋协调

  充分发挥光热发电储能调节能力,推动基地一体化建设运行

  ●生物质能非电利用将进一步提升

  加快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推进生物天然气产业化示范项目建设

  优化开发利用体制机制

  完善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多能融合发展拓展地热能应用场景

  因地制宜的开发地热能,开展地热+综合能源建设

  加强地热资源评价及发展规划

  推进地热信息系统建设,加强行业管理

  ●促进新型储能多元化发展

  解决高比例发展的新能源并网问题

  因地制宜配置新型储能,建立健全储能运营机制

  加快储能技术攻关,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氢规模有望再上新台阶

  国内可再生能源制氢量将达到10万-20万吨/年

  氢电耦合助力新型电力系统构建

  推进权责明晰、协同配合的氢能产业发展机制

  加快关键材料和核心组件的技术攻关与转化应用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