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人人都是护线员 ——国网江苏南通供电探索全民护线新模式

发布日期: 2025-10-31 信息来源: 中国电力报

“真没想到,就随手拍了张照片,既帮着排除了电力安全隐患,还拿到了50元奖励!”10月17日,江苏南通市民张先生拿到现金和纪念品,难掩惊喜。前一天,他通过“电网隐患码上知道”平台上报了位于永兴街道的线路飘挂物,没想到次日就收到了“小额快奖”。

作为滨江临海的“风筝之乡”,南通境内35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总长逾1万千米,0.4千伏及以上电力线路总计10万余千米,这些纵横交错的线路跨越城乡、穿行滩涂,长期暴露在风筝放飞、大棚种植、市政建设、地产施工等密集活动环境中。据统计,目前南通地区输电线路固定施工危险点数量即达247处。

让隐患“看得见、辨得清”

如何让市民快速识别隐患、明确行为禁区?首先得“看得懂、辨得清”隐患。

“风筝线碰到高压线会导电,放飞时一定要远离线路保护区!”今年4月,在南通市通州区刘桥镇第29届风筝节现场,国网南通市通州区供电公司的志愿者们为前来参加活动的村民递上电力设施保护宣传册——这是该公司连续8年在风筝节期间开展电力护线宣传。

这样的科普,在南通早已不是孤例。针对当地高发的六大类隐患——风筝放飞、棚膜易飘物、大型机械违章作业、线下钓鱼、树竹碰线和探空气球,南通供电专门制作了系列科普短视频,每期聚焦一类风险,运用“场景还原﹢动画拆解﹢真人讲解”方式,把复杂隐患可视化、具体化、易懂化,实现“对照视频场景,就能识别身边风险”。今年以来,该公司已累计开展线下科普活动47场,覆盖人群超过4万人次,全渠道传播量已突破63万。

打通全民护线“最后一公里”


  9月24日,在国庆保电关键期,南通供电联合市发改委、市应急管理局启动“人人都是护线员”活动,通过“对内全员动员、对外精准科普”双轨并行的策略,向全市市民发出共同参与护线的倡议。

为拓宽参与渠道,该公司还创新开发了“电网隐患码上知道”平台,市民扫码即可一键上报隐患,系统自动定位,全程操作便捷高效,进一步打通了公众参与安全治理的“最后一公里”。“自9月24日上线以来,已收到群众举报的有效隐患9起,目前已全部处置闭环。”南通供电安监部主任陈晓建介绍。

政企协同织密电力防护网

南通供电健全“隐患收集—分类—交办—办结—反馈”的闭环机制,确保上报隐患快速响应,按级别分类处置并及时通报结果,并组织员工认领隐患密集的重点线路区段,当起“第二主人”,织密“设备主人、属地网格员、外协巡视员、志愿护线员”四级防护网络,把防控关口稳稳前移。

政企协同更是这张安全网的“强力支撑”。今年7月,该公司促请南通市发改委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电力设施保护工作的通知》,明确隐患处置主体,联合公安开展警企护线行动,并与政府综治中心进行对接,将电力设施保护纳入日常工作中。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