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海安市李堡镇被称为“绿色蔬菜之乡”“剪板机之乡”。近年来,李堡镇发展“田园经济”“设施农业”。海安市供电公司通过实施电网改造升级、配网安全隐患治理等工程,推动当地的村容村貌焕然一新,村级集体经济不断壮大。 绿意满满李堡镇 12月8日,在江苏省海安市李堡镇光明村卫东富民合作社的蔬菜大棚,海安市供电公司李堡供电所台区经理李永胜经过20分钟的装拆,更换了喷淋系统的一段老化线路,大棚重新喷出了水雾。该合作社共有100多座大棚,主要种植草莓和各种蔬菜,通过电气化设备实现了自动浇灌、喷药、采摘。 光明村是李堡镇发展绿色农业的招牌。近年来,李堡镇加速推进智慧农业、智能制造、电气化养殖,努力创建数字农业园、村级创业园,打造农业特色品牌。海安市供电公司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确保产业发展“电满格”。 智慧农业电先行 规模种植加速度 “智能中控设备电压正常,没有发现安全隐患。”11月1日,李堡供电所台区经理袁长青走进位于李堡镇蒋庄村的可新家庭农场,帮助检查智能设备用电情况。 蒋庄村在海安创新设立“农二代金穗”筑梦空间,吸引扶持“农二代”创新创业,带动近500名村民就业。2023年6月,中专毕业的仲晓磊在外闯荡几年后回到老家,流转土地1000亩,创办可新家庭农场,从事全托管稻麦种植。李堡供电所配合海安市供电公司将农场门口的一根10伏电杆向外迁移12米,并根据农场智能化用电特点,为农场制订用电方案,安装了三相表计。 可新家庭农场通过物联网传感监测技术开展数智化种植、灌溉、施肥、收割,任何不稳定因素都有可能导致系统计算出错,需要24小时不间断稳定供电。李堡供电所安排专业人员定期上门服务,检查农场内的智能中控设备、智能配电柜、智能喷灌系统,以及为农场供电的变压器、输电线路等电力设施,全方位保障农场用电。 从“凭经验”到“看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在充足电力的支撑下,目前,李堡镇已有45家家庭农场开展智能化、电气化种植,蔬菜种植效益平均每亩达到1.6万元。 今年3月,李堡镇协调园墩村、光明村、三里村在杨庄村建起蔬菜种苗社会化育供中心,但10千伏富庄线正好从选址地的中间穿过,影响工程施工。得知情况后,海安市供电公司重新规划富庄线,实施杆线迁移项目,拆除施工地上方300米线路,迁移4根电杆,确保工程顺利开展。 9月25日,占地6660平方米的蔬菜种苗社会化育供中心落成,采用蔬菜育苗水肥气一体自动调控体系进行温湿度智能化控制,每年可以培育3批次优质种苗,向市场提供大白菜、草莓、冬瓜等各类果蔬种苗1000余万株,截至目前已为4个村分别增加营收10万元。 增容改造添动力 企业建到家门口 11月5日,李富科技园负责人李荣查与新招收的3名工人签订了劳动合同。截至目前,该科技园内已安置200多名村富余劳动力就业。 李堡镇富庄村曾一度被称为“负庄村”。2015年,李荣带着在外打工10多年积累的资金和技术,回乡创办李富科技园。当时,科技园建设地位于大片农田中间,附近没有电力线路。李堡供电所从附近的富庄村12组南变压器架设110米0.4千伏临时线路,作为科技园项目建设用电。厂房建成后,海安市供电公司根据科技园用电需求制订供电方案,在10千伏丁所线下方为其安装了一台容量为25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 随着入驻科技园的企业逐渐增多,用电负荷也在不断攀升。2019年,海安市供电公司在开展供电联络活动时发现,原先园内自架的线路线径过小,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便向李荣提出了整改建议。在征得他同意后,该公司改造升级了科技园的用电线路。 在科技园内的江苏沪庄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生产线满负荷运作,工人们设定好各种设备参数,即可轻松地将一块块普通木板变成漂亮的装饰板材。“与传统生产线相比,该自动生产线用工减少约60%,生产效率提升约110%。”工厂生产负责人张国三介绍。 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2023年,海安万洋众创城在李堡镇落户,规划打造占地面积60万平方米,集生产制造、物流仓储和智慧园区管理于一体的新型制造业集聚平台。海安市供电公司做好电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为众创城新建10千伏环网柜1台、10千伏电缆分支箱1台,架设线路4.14千米、电杆39根。 目前,众创城一至三期厂房已入驻企业20多家,为村民提供了近500个就业岗位。 电能替代促转型 鸡鸭“住楼”产业兴 李堡镇曹园鸭场原先采取传统露天散养模式,排污不规范,造成附近水体污染。2023年7月,江苏瑞辰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健接手管理后,参照蛋鸡阶梯式笼养模式,投资1亿元建设蛋鸭养殖综合体。海安市供电公司为企业新装一台500千伏安变压器,改造10千伏线路约1.5千米,满足了蛋鸭养殖综合体的智能化用电需求。 2023年11月,第一批5万只蛋鸭被买来后因“水土不服”,5天内死了1万多只。今年1月,第二批蛋鸭被买来后,技术人员先将它们放进过渡棚里。李堡供电所员工王华、陈九龙帮助上门检查用电线路和设备,排除用电安全隐患,确保棚内通风、恒温用电正常,助力蛋鸭完成从水中养殖到陆上养殖的转变。 “这些蛋鸭不光住上‘楼房’,还享受起了‘空调’。每层单间高0.8米,温度维持在20摄氏度左右,多亏你们可靠的电力保障。”陈健说。到11月上旬,该企业的蛋鸭养殖基地已建成8栋鸭舍,蛋鸭饲养量达20多万羽,日产蛋最多可达十几万只,年销售额1亿多元。 2019年4月,园墩村4组村民蔡炳华准备扩建自家鸡场,实施全电化养殖。购买设备前,他对台区经理李永胜道出了顾虑:“增加用电设备后,我担心用电量过大,变压器电压不稳,影响设备使用。”原来,蔡炳华的养鸡场由容量200千伏安圆墩村8组配电变压器供电,用电负荷一直高位运行。李堡供电所员工拆分原台区147家客户用电,新增圆墩村8组南变压器,将蔡炳华养鸡场用电接入新变压器,并将原台区35平方毫米导线全部更换为185平方毫米的绝缘导线。 李堡供电所持续服务养鸡场用电。7月12日,养鸡场的拌和机在使用过程中突然出现了故障,维修人员始终找不出原因。他给李永胜打电话求援。李永胜赶到现场,仔细检查后发现拌和机接触器线圈损坏,更换后,拌和机恢复运行,解决了鸡场的燃眉之急。 如今的李堡镇,已建成集标准化规模养殖、产品初深加工、品牌化销售于一体的禽蛋全产业链。截至12月上旬,全镇禽蛋全产业链产值超过100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