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数智”管控 效能“可观”

发布日期: 2024-07-26 信息来源: 中国电力报

7月18日,国网江苏海安供电公司海安供电所大理村台区经理崔伟根据数字化供电所工作台看板发出的工单提示,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大理村10组总表表计进行逐项检查,当场处理了接线柱螺丝松动问题,整个过程不到10分钟。

2023年以来,海安供电所成立“数字化供电所建设”柔性团队,应用数字化“专业助手”,建成多库合一的智能数字仓储系统,提升管理质效和用户体验,加快营销业务、配网精益运维管理转型,全面提升供电所生产、经营、服务能力,实现服务有温度、响应有速度、业务办理有力度。

“智慧大脑”让管理更高效

以往,供电所管理的难点和痛点是多终端、多系统、队伍老化、综合管理难统筹、服务需求多样化等问题,数字化供电所工作看台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的管理模式。通过工作看台,可以直观地了解营销、生产、综合管理方面等各项指标情况、存在的问题,快速判断各专业管理的短板和各班组下达任务的执行情况,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

7月12日,海安供电所所长于海兵通过数字化工作看台专业管控模块查看到前两个月分布式电源并网及充电桩报装业务量加大,5月光伏接入申请88户、充电桩报装29户;6月光伏接入申请56户,充电桩报装41户,而且充电桩报装还有不断增加的趋势。

于海兵来到营业厅,看到前来办理充电桩业务的用户较多,排队等待时间较长,业务量增加的同时也加大了现场勘查人员的压力。于海兵立即与营业班组人员协商,决定从台区经理中选择年轻且工作能力突出的员工协助勘查,同时发动所有台区经理到各个村组、小区开展走访,大力推广“网上国网”业扩报装。

“专业助手”让服务更细致

为了进一步减少一线员工重复往返次数,提升用户体验,海安供电所“数字化供电所建设”柔性团队在数字化工作看台的基础上,研制出了“RPA﹢移动终端”流程机器人、大数据智能监测系统等8个方向的“专业助手”,通过数字化工具解放供电员工双手,实现智能巡检、维护,提升管理质效。

7月3日,海安供电所营业班班长储成平点开数字化工作台,“RPA﹢移动终端”流程机器人弹出有6户居民大电量提醒。经过进一步比对,发现田庄花苑小区居民吉成其家中6月用电量为1062千瓦时,比5月高出一倍,需要核定阶梯电价或定比定量。他当即通过工作台“专业管控”基础管理模块一键派发用电检查工单。

田庄村台区经理徐勇从移动作业终端查询到该工单后,赶到现场进行处理。原来,吉成其家常住人口5人,随着气温上升,空调长时间使用使得家中用电量逐渐增加。徐勇现场帮助其申请了一户多人口用电基数调整。调整后,该户7月份上旬电费相比2023年同期节省了182元。

RPA流程机器人还能实现定比定量自动化核定和纠错,自动将营销系统中需要核定的定比定量用户推送到移动作业终端,完成自动化业务派单。同时,利用数字化工作看台跟踪业务变更的定比定量客户,开展定比定量核查新模式,实现核定自动化。

智能仓储让流程更灵活

多库合一的智能数字仓储系统是海安供电所数字化建设的一大特色。海安供电所“数字化供电所建设”柔性团队搭建专业筛选系统,整合营销业务数据并与智能数字化仓储系统进行衔接,建成数字化库房。

数字化库房由表库、安全工器具室、备品备件室、作业工器具室四个部分组成,依托数字化工作平台实现工单触发、无感领用、周期预警、智能盘点四大功能,还能对入库、领用、安装各环节进行有效跟踪,省去了繁琐的纸质记录环节,领料时间由原来的1小时缩短到10分钟。

7月10日,通学桥村居民陈丛勇申请的表计新装业务进入安装流程后,所需材料和工器具清单立即进入数字化库房。仓库保管员黄志平和张烨炜刷脸进入,看到库房内的数字化看板上已经清晰地显示着材料清单,而对应这些材料的货架上方也亮起了红色的警示灯,标明了领取材料的具体位置。

在此基础上,海安供电所创新“专业仓﹢移动仓”模式,根据常见的装表、抢修业务类型梳理出各类物资“套餐”,实行材料赋码、组合存储工器具,解决了物资找寻匹配的问题,有效缩短了表计安装和故障抢修时间。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