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初秋微凉,车间里依旧机器轰鸣热火朝天。海门公司临江所骨干郁天乐正手持红外测温仪,与海门高新区管委会工作人员组成的联合检查组,深入辖区12家“厂中厂”企业开展安全排查,同步开设“车间课堂”普及用电知识,以专业服务守护企业生产安全。 “厂中厂”因租户多、业态杂、用电负荷波动大,成为电气安全监管的难点领域。私拉乱接、设备老化等隐患易引发触电或火灾事故。为破解这一难题,临江所提前与高新区管委会对接,针对机械加工、纺织等不同行业制定差异化检查清单,聚焦线路敷设、设备绝缘、漏电保护等8类高频风险点,制作专门课件,开展送安全进车间活动。 在五金加工“厂中厂”车间,检查组发现租户为增加设备擅自接线,部分线路绝缘层破损、未穿管保护,直接敷设在潮湿地面上。“这样的线路就像‘定时炸弹’,一旦遇水短路,可能引发触电事故!”安全员黄卫当即指出问题,现场出示类似事故案例照片,举例上海某公司因接线板破损导致员工触电身亡的教训。检查组当场下达整改通知书,临江所同步提供规范布线方案,明确24小时内完成整改。 排查与宣教同步推进,在纺织企业的配电房旁,“车间课堂”就地开讲。郁天乐结合刚发现的配电箱未接地问题,用“实物演示+法规解读”的方式授课:拿起破损的绝缘导线演示短路风险,对照《江苏省安全生产条例》讲解接地保护的强制要求,还现场示范漏电保护器的检测方法。“之前不知道配电箱不接地这么危险,这堂课真是及时雨!”企业负责人李经理边记笔记边感慨。课堂上发放的《“厂中厂”用电安全手册》,还附上了临江所24小时服务热线,为各车间提供系统全面的保障。 此次活动建立“一企一档”隐患台账,共排查整改线路老化、私拉乱接等隐患18处,开展“车间课堂”4场,覆盖企业员工150余人。“政企联动实现了‘检查+指导’双重效果,让企业既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海门高新区安全办主任陈杰说。 临江所负责人张峰表示,后续将每季度开展联合检查,开通企业用电“绿色通道”,对隐患整改情况跟踪回访,用精准服务助力“厂中厂”企业安全发展,为辖区经济筑牢电力安全屏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