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亲闻·展风采⑤】急难险重 冲锋在前

发布日期: 2022-11-03 信息来源: 党委宣传部

金秋时节,在江苏南通,铁塔高耸,银线舒展,澎湃的电力无远弗届,给江海大地每个角落都注入了优质动力。

可靠的电力供应背后,离不开南通电网建设者的辛勤付出。据统计,近十年来,南通500千伏变电站数量从2座增加到7座,220千伏变电站数量从30座增加到54座,南通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每年平均完成南通地区新建线路工程7条、变电站工程3项,电缆工程4个,以及诸多的改扩建及技改工程。

炎炎夏日,他们徒手登塔、久经“烤”验;三九寒冬,他们不畏严寒、义无反顾。每有重大任务、重点工程,他们便拿出通送铁军精神,以铁的意志、铁的责任、铁的担当毅然前行。今天,跟随国网南通供电公司融媒体中心记者杨少玉,一起了解通送铁军背后的故事。

【记者简介】

从《人民武警报》的骨干通讯员,到《江苏电力报》的资深记者,杨少玉与新闻打交道已有十余年。他曾随公司抢修突击队驰援阜宁,也曾赶赴郑州跟踪采访,在抗灾抢险前线、在重大工程建设现场、在深夜抢修一线,处处都有他采访、拍摄的身影。

他报送的相关选题曾被央视、新华社选用,参与编剧创作和自导自演的微电影获得中电传媒、英大传媒优秀奖项并受到领导和同事喜爱。近年来,他先后获得中国电力新闻奖报纸作品一等奖,省新闻媒体践行“四力”、深化“走转改”优秀作品三等奖(江苏电力报唯一)等二十多个省部级以上奖项,多次获评省公司品牌建设先进个人和优秀新闻工作者。

【采访心声

点击播放视频

【我的采访】

2016年6月23日,盐城阜宁、射阳等地出现强雷电、短时强降雨、冰雹、雷电大风等强对流天气,局地遭龙卷风袭击,电网受损严重。24日上午,公司便派出两辆大型应急发电车,为阜宁陈良镇中心卫生院和陈良镇施庄社区卫生院提供应急电力供应。26日,公司又紧急组织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近200名施工人员、20多辆施工车辆驰援阜宁施庄镇。

26日正好是周六,接到随队采访任务时,我还在家中为阜宁风灾揪心,顾不上吃午饭,简单收拾了行李,我便随公司抢修救援队一起登车出发,赶赴受灾现场。

阜宁风灾抢修现场

在阜宁现场,两位老线路人给我留下深刻了印象,一位是黄杰、一位是顾晓南。27日凌晨点开展的组塔施工,工人们每天三班轮换,黄杰却始终像钉子一样“钉”在工地上“连轴转”。由于现场条件极其不便,连块干净、能坐的地方都没有,长时间督导安全、监督质量的黄杰,索性把包装锣丝的一块纸箱平铺在地上,累得不行时就侧躺下来,冒着血丝的眼睛确始终盯着施工的两基塔、沙哑的嗓子还要时不时地通过对讲机叮嘱上几句……本不高大、也很瘦削的他,经过风吹日晒、连续熬夜,躺在废纸箱上的他活脱脱是一个“拾荒老人”。

黄杰在现场指挥

黄杰曾参与2008年浙江抗冰抢险,当年火线入党,让党旗在抗冰抢险一线高高飘扬。从抗冰抢险“排头兵”,到救灾复电“急先锋”,黄杰总是冲锋在前,将通送铁军精神一以贯之。

另一位便是顾晓南。6月28日清晨5点,南通供电公司承担的突击抢修6基110千伏铁塔的任务已经结束,转入相对不那么紧张的架线施工阶段,然而28日一上午,我想采访时他时,都无数次被现场施工所打断,断断续续了聊了几句,一直等到中午,这位当时年纪50上下的“老线路”拿起盒饭、半个屁股悬在半空“搭”在公路的护栏上“用餐”,我才正式地掏出笔记本,询问上顾晓南有关此次抢修的事件。

顾晓南是一名老党员,灾害发生后,他一直通过手机上网实时跟踪着灾区的新闻报道,同时主动请缨参战。接到通知那天,顾晓南还在110千伏线路现场,他马上归拢现场工器具,顾不上回家取换洗的衣服只是电话里告诉了老婆自己要去阜宁,便从加班现场奔赴阜宁灾区。

110千伏庆施线架线工作中的顾晓南(中间戴红色安全帽者)

我在现场看到的顾晓南多数时的工作状态是,一只手持着对讲机、另一支手扶着巨大的线盘,和工人们一起,一会儿拉线、一会儿给线盘减速、一会儿还要忙着电缆接续的事。对讲机里叽哩呱啦,一会要协调外协队伍、一会要指挥增援另一个施工点,一上午,光对讲机就用没电了2部。采访中我还注意到,顾晓南右手中指上裹着创可贴,经我的再三追问,顾师傅才不好意思地说,昨天夜间一只手拿着对讲机、一只手抡铁锤,也怪自己不小心,再说了,施工干活的,这根本不算个事。

经过三天争分夺秒抢修,救援队组立了110千伏输电铁塔6基,修复输电线路7.5千米,保质保量地完成了抢修任务。在众人的欢呼雀跃声中,我也对通送铁军精神有了更深的认识,“风餐露宿争奉献,安全优质创一流”绝不是一句空话。

滨江片区GIL管廊施工现场

时间来到2020年,南通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接滨江片区GIL管廊工程,该工程属于滨江片区基础设施配套建设项目,全长5.3公里,共5123个管段,是当时国内同电压等级下在建的最长管廊工程。

那年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前期全部的施工计划。我在后续的采访中了解到,从大年初三开始,送变电项目部的同志便开始统筹协调工程防疫复工工作。他们配备了充足的医用口罩、消毒水等防疫物资,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各项措施,确保500多名工人在6个标段安全有序开展工作。2月24日,工程顺利复工。

滨江片区GIL管廊施工现场

我曾先后多次前往滨江片区GIL管廊工程进行拍摄和采访,运输、吊装、预就位、对接,见证了工程的一步步推进。“原本我们头顶上都是电线。”时任南通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顾建军曾指着原先4条线路的所在位置向我介绍,随着线路入地,周边剩余的一些相关设备也将陆续拆除,不仅有效节约土地资源,对南通全面推进长江大保护工作也产生了积极作用。

提前2个月完成影响GIL管廊实施的重要线路迁改,常态化开展夜巡110余天,开发综合管廊管道沉降在线智能检测系统……在滨江GIL管廊10个月的工期里,送变电铁军克服工期紧张、疫情影响、暴雨高温等诸多困难,保障了管廊“零缺陷”投运。

我的工作现场照

如今的滨江片区上空,原本错综交替的电缆线已经消失,漫天蔚蓝重回人们视野。每每经过那里,我都会想起那支曾彻夜奋战在这里的铁军身影。

抢险救灾他们冲锋在前,城市建设他们义无反顾,而在重点工程中,他们同样全力以赴!白鹤滩~江苏±800千伏特高压直流工程起于四川省凉山州布拖县,止于江苏省苏州常熟市,线路全长2087公里。该工程是国家“西电东送”战略部署的核心枢纽工程,也是服务生态文明建设、助力能源清洁低碳转型的能源大动脉。南通送变电工程有限公司承接的是配套工程的4标段,虞城换流站至木渎变部分,是白鹤滩水电落地江苏的必要条件,确保白鹤滩左岸水电站电力可靠送出。

2021年公司融媒体中心集体行动

2021年5月份,项目正式开工。7月份,我们融媒体一行曾专门赶赴苏州,采访奋战在现场的铁军。我们到的时候已经是上午10点多了,烈日当空,气温已经达到33摄氏度。在施工项目部,我们见到了刚从项目现场赶回来的线路分公司经理岳庆。“现在员工们都还在项目现场,工程时间紧、任务重,大家都在争分夺秒进行施工,确保工程施工安全快速推进。”岳庆介绍。

从岳庆的口中我们得知,该线路工程涉及多处重要交跨,包括1处500千伏迁改、5处220千伏线路迁移、3处220千伏跨越、2处100千伏线路跨越、3处高速跨越、2处高铁及电气化铁路跨越、2处河流跨越(京杭大运河、浒光运河)、2处重要国道跨越、并且5基塔涉及35千伏线路迁改,施工难度巨大。

“为了项目能正常有序地推进,公司领导也多次组织相关部门及项目主要成员召开项目推进会议。”岳庆说,“目前各项工作正有序开展中,所涉及的问题我们也在积极跟领导汇报、跟属地公司对接,希望尽快攻克难关,尽快进场。”

跨越高速公路架线

交流间,已到午饭时间,工作人员们陆陆续续从施工现场赶了回来。朱志祥是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刚从现场回来的他被晒得满脸通红。

提及此次工程中的诸多困难,朱志祥毫不犹豫地道:“任务是很艰巨,但我们必须迎难而上。关键时刻,我们党员就是要冲锋在前,就应该在这样的重点项目中主动担当作为。”

午休时间,我们还专门来到4标段的基础施工区域。沙土飞扬的工地上,正呈现着少有的悠闲。“赶工期也要保人身,我们避开高温时段时段施工,确保现场安全可控。”岳庆说。

那天我们还与项目组约定,等到项目收尾,定要再去一次,好好采访他们这建设过程中的酸、甜、苦、辣,可惜最后受疫情影响未能成行。但我也在后续的采访中了解到,今年春节期间,项目组放弃休假赶赴苏州,尽早让现场施工全面步入正轨。同时,他们克服2月份苏州疫情影响和持续高强度施工带来的疲惫感,保质保量完成了施工任务。

夜间施工前的开工会

送变电公司承接的工程往往要驻守在外,在离家的那些日子里,通送人默默奉献、埋头苦干,将对亲人的思念与牵挂深深埋藏在心底。“这些年支撑我们坚持下去的,就是心中的那份责任感,接手了这个工程,就一定要把它做好。”线路分公司副经理张建峰如是说。

在与通送铁军打交道的这些年里,我感受到的是信仰、信念、信心。“风餐露宿争奉献,安全优质创一流”是他们的口号,更是他们的日常写照。他们把理想和抱负熔铸于脚踏实地的奋斗,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也为城市发展和经济建设不断注入通送力量。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