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历亲闻·展风采③】以电为犁 俯首躬耕

发布日期: 2022-10-24 信息来源: 海安供电公司

在记忆里,养蚕是一个非常传统的养殖行业,但是这两年在江苏海安雅周镇东娄村,电气化养蚕开始逐渐增多,成为当地农户致富的首要选择。新时代下,电力与乡村的发展有着怎样密不可分的联系?今天,跟随国网海安市供电公司融媒体工作站的记者王亨晶,一起了解电力与养蚕背后的故事。 

【记者简介】

王亨晶,1989年出生,江苏南通海安人,供职于国网南通海安供电公司,江苏省电力作协会员,中国电力作协会员,发表小说《台区经理》,小品剧本《西游绩效考核记》在省公司进行巡演,《三重举措为水产养殖注入“电动力”》《电力助农,让无人机展翅“甸上桃源”》《人才培养出新招,双向互动有成效》等诸多作品在学习强国、中国电力报等多家媒体发表转载。

【采访心声】

第一次和接触孙慧斌交流时发现,在孙慧斌的固有印象里,供电公司能够提供的服务仅限于能源供应和电力方面的安全检查,传统农业与电力行业的融合并不紧密,在雅周供电所的多次帮助下,蚕种场完成了从盈利到革新再到领先的转变,孙慧斌对新时代电力人的人看法也从根本上发生了转变。

其实在基层供电所,电力员工帮助客户解决困难的故事数不胜数,他们通过自己丰富的阅历,主动换位思考,不仅帮助客户解决用电上的难题,还把电力服务延伸到客户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带领着客户走向富裕,我愿意将这些电力服务的故事记录下来,与更多的人分享。

【采访心声】

 

孙慧斌(左)在蚕种场向供电员工介绍养蚕的过程

这一切都要从2020年说起,我正在雅周供电所进行一个电力服务农村项目的采访,当时孙慧斌也来找雅周供电所副所长王生辉第二次申请用电增容,在王生辉的介绍下,我认识了这位当地的养蚕大户。在与孙慧斌的交流中我了解到,他在2019年接手了一个蚕种场,并找雅周供电所将蚕种场的用电容量增加到30千伏安,虽然采用的是传统养殖法育蚕,硬件环境也不错,可孙慧斌辛辛苦苦了干了一年,一核算并没赚到几个钱。

都知道海安是全国闻名的蚕桑之乡,“桑长三季,蚕养二季”,这是蚕种养殖圈不成文的传统习惯,原蚕每年只出产两季,导致全职养蚕户空档期太久,蚕种场每年从事生产工作只有几个月,2020年初,一个全新想法像道闪电掠过孙慧斌的脑海,他想在夏季再多养一季蚕!

 

电力服务蚕种场

这次来到雅周供电所,孙慧斌计划在每个蚕种室多安装几个空调,通过空调来控温,这就需要对蚕种场再次进行增容。在现场,王生辉根据自己多年的工作经验,向孙慧斌提出了几个建议:现有的大棚保温性能差,会导致降温时间过长,冷气散失过快;空调控温需要人工调节,精度和及时性都得不到保障,最好引用一种可以统一控温的系统,彻底解决这方面的问题。

王生辉的建议让孙慧斌恍然大悟,认识到现有养蚕场的诸多弊病,同时王生辉还帮孙慧斌分析研判了市面上几个可以定制这种“智慧大棚”的生产商,并建议孙慧斌在网上进行多家比较。王生辉的专业素养得到了孙慧斌的认可,而孙慧斌养夏季蚕的想法也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我在现场向王生辉和孙慧斌表达了想要跟踪采访的意愿,并得到了二人的同意。

 

我向王生辉了解蚕种场的具体情况

经过对比,孙慧斌在网上定制了一款“智慧大棚”,可以做到控温控湿,在与孙慧斌的通话中我了解到,引进这种大棚,会给蚕种场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几天后,孙慧斌来到雅周供电所申请安装了2台630千伏安的专用变压器,当时已经进入初夏,时间耽误不得,工期稍有延迟,就会错过一季蚕,雅周供电所立即安排台区经理张维协助孙慧斌交办各项手续。

就在一切都按照计划进行的时候,孙慧斌请的养蚕顾问、自己的叔叔孙建国追到雅周供电所,当着众人面拦下孙慧斌办手续,原来孙建国觉得,孙慧斌的举动过于冒失,投入智慧大棚需要的设备费、变压器安装费,还有后期的电费都是很大的开销,这个智慧大棚不是一次性投资,后续还会投入大量的金钱,尤其是电费到底需要多少钱,谁都说不清。 

 

智慧大棚 

后来王生辉告诉我,叔侄俩的矛盾被他们供电所的运维工张维化解。当时,张维说出了自己的解决方案:“大棚的投入、变压器的安装费是固定的,唯一无法估算的就是电费投入,只要能测算出电费用量,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既然主动掺和进来了,压力到了张维这边,张维也将这个看似不该管的“分外事”,当成了自己的“分内事”,索性好事做到底、管到底!

测算电费看似简单,实则不然。张维根据叔侄俩留下的商家资料,拨通了大棚厂家服务热线咨询设备能耗及用电情况,不成想对方心里也没底,只能根据老经验报出大概的数值,厂家说自己也很为难,因为南方和北方用电量不同、大棚和小棚用电量不同、白天和晚上用电量不同、雨天和晴天用电量也不同……太多的变量让智慧大棚的用电量,成了一个无法精确测算的数据。

“要用心解决客户的问题!”如何科学地预测出智慧大棚的用电量,成了张维的一个心结。据我了解,后来张维还借了专业的仪器仪表,用自己家里的空调进行模拟实验,测算相关的数据,同时通过有关平台查询海安地区近3年气象报表,记录每天温度,结合厂家提供的设备参数和智慧大棚空间面积,对能耗建模分析,最终得出智慧大棚在海安东娄地区每年需要用电的区间值。

 

张维介绍蚕种产量智慧决策平台

而这些工作,都是张维在完成每天日常工作的基础上完成的。从他身上,我可以感受到一个基层台区经理为客户服务的热心,我和张维聊过:“做这些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小伙子思考了一会,认真地回答我说:“我觉得我们做电力服务,千万不要把自己变成跑流程、办业务的机器人,要做一个为客户服务的有心人!尽可能地发挥自己的优势,为客户多做一点多想一点。”

根据张维的计算,设备投入后,预计每年可节约人工成本40多万元,同时安全性、可靠性将大幅提升,看着张维加班加点整理出的数据,孙慧斌既感动、又感慨,在吃下电费这颗“定心丸”后,他终于夯实底气,下定决心:“这个智慧大棚,必须建!”

为了让大棚内蚕宝宝生活环境更加优越,在孙慧斌建设智慧大棚的同时,雅周供电所还协助孙慧斌在智慧大棚内安装了温湿度监控设备,定期提供“供电+能效”分析服务,此外,还通过用电采集系统,对蚕种场电能质量实时监控……孙慧斌的蚕种场大大释放出潜在的生产力,工作效率提升近4倍,蚕种场营业额也不断增长。截至今年5月下旬,蚕种场2022年营业额已达到了348万元。

 

雅周供电所员工帮忙检查设备

产出了大量优质蚕种,卖到哪里?“搭建蚕种产量智慧决策平台,势在必行!”王生辉和张维又指导孙慧斌通过决策平台结合能效分析,接入网络热力图谱数据,分析热门城市需求,搜集网购平台、短视频平台的需求数据以及各地蚕种价格,为来年蚕种走势和设备投产提供增减依据……这精准有力的电力助农高招,让孙慧斌获益匪浅,每次提到雅周供电所时,他总是赞不绝口。

 

孙慧斌向江苏省农业农村厅参观人员介绍蚕种场

一次电力助农,引发了连锁效应。在孙慧斌蚕种场的示范带领下,这几年雅周镇陆续成立了47家类似的电气化养蚕作坊,200多名当地农户有了稳定收入。孙慧斌也被大家请去到处讲课,他毫不吝啬地传授各种养蚕的经验,成了乡亲们眼中名副其实的“蚕博士”……

 

电力工人在蚕蛹分拣现场

“有困难,去供电所里聊一聊,电工一定有办法!”这是我在采访时经常听村民说的一句话,在服务乡村发展的道路上,无数和王生辉张维一样的电力人一直站在背后默默付出,成为义务为农户服务的撑腰人。雅周的智慧大棚只是电力服务的一个缩影,在江苏海安,电力人的服务出现在渔业、种植业、养殖业各类传统农业,帮助当地农民解决了各种困难,不仅提高了农户的收入,更推动了乡村经济的发展。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