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日报:做好“电”文章,助力低碳先锋城市建设

发布日期: 2021-12-04 信息来源: 南京日报

拔出充电桩枪,家住江宁九龙湖的孙先生,像往常一样坐进自己的新能源汽车,“电力满满”地开往公司上班。车上里程表显示,他已经“节省”了3万多公里的燃油。

点开“综合能源管控平台”,教学楼照明红外控制、空调优化调度等系统全部处于最优节能状态。南京工业大学浦口校区因为采用国家电网“智慧用能”系统,每年可以减少能源支出200余万元,能源利用率、供能稳定性也更高。

放飞无人机,俯瞰南钢、梅钢等大型企业,屋顶上、坡地上,分布着一片片、一组组光伏发电板,源源不断的清洁电力被输送到国家电网。

……

推进电能替代、开展节能减排、消纳清洁能源,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道路上,南京不断来“电”——为您“换电”、帮您“节电”、拥抱“绿电”,“电”在促进全市绿色低碳发展方面,正在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您“换电”

  推动电能替代,形成清洁安全智能的新型能源消费方式

降低碳排放,减少煤炭、石油等化石能源消耗是关键。

水力、风力、光伏发电,清洁无污染;火力发电,能耗和污染物被集中控制。以电代油等电能替代,是全社会绿色低碳发展的一种有效形式。

对此,南京港集团工程技术部部长侯鹏深有体会。他说,之前船舶靠岸,全靠柴油发电机维持能源供应,噪声、尾气污染岸线和江水;现在国网南京供电公司全面推进长江流域“岸电”建设,船舶一靠岸,即可在码头接上清洁岸电,“船员和港口工人再也不用呼吸着柴油尾气、听着机器轰鸣工作、休息了”。

据介绍,目前南京供电已在全市范围内推动建成低压岸电系统77套、小容量岸电设施174套,岸电装机总容量达到21570余千瓦,基本实现全市沿江主要港口岸电系统全覆盖。以新生圩港码头岸电项目为例,岸电年用电量达到60万千瓦时,每年可为新生圩港减排二氧化碳600吨、二氧化氮18吨、氮氧化物9吨,相比使用柴油发电机节约能源达25%以上。

在基本实现全市沿江主要港口岸电系统全覆盖的基础上,南京供电正在争取将岸电系统接入云网平台,建设全国首个“云网清洁岸电系统”,为打造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奠定基础。

岸上电能替代成效明显,路上节能减排体量更大。

眼下,一辆辆新能源运输车正往返于南京绿能物流有限公司的农产品仓库和溧水城区之间,繁忙而有序。这家公司是南京供电公司在溧水区建成的南京地区首家新能源汽车物流公司。

近年来,南京新能源汽车产业快速发展。2020年,全市新能源汽车整车产量7.4万辆,占江苏省总产量一半以上,占全国总产量的5.4%。

南京供电积极配合市相关部门,参与编制《南京市“十四五”电动汽车充换电基础设施规划》《2021年南京市汽车(含新能源汽车)推广实施方案》《全国换电试点城市申报方案》等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及相关支持性方案,协同其他单位成员、新能源汽车企业代表共商新能源汽车发展大计。

据介绍,目前,南京供电已建成以江宁、江北“一南一北”两座智能充电综合服务站为汇聚点,拥有152座充换电站、1858台充电桩的新型城市充电网络,为新能源车主实现在城区范围10分钟内充电提供支撑。

为不断提高新能源车对用户的吸引力,我市还承接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新能源汽车“买车—装桩—接电”联网通办试点工作,携手比亚迪等新能源汽车企业和经销商,依托“网上国网”APP,将充电桩办理申请工作嵌入买车环节,创新融合新能源汽车服务网。

“新能源车主只需考虑选车,不必再费心装充电桩的问题,实现了‘客户信息线上流转、充电桩接电业务一网通办、用电申请一次不用跑’,最大程度消除新能源车主的后顾之忧。”南京供电公司营销部市场及大客户服务室五级职员陈堃说。

据介绍,从3月5日办理首单业务至今,南京供电已办理近400单新能源汽车联网通办业务,平均装桩接电时间大大缩短,实现新能源车主“买车无忧、桩随车走、车到桩到”。下一阶段,我市还将依托“网上国网”APP中的“充电桩办电e助手”模块,打通“网上国网”APP与车企平台数据,进一步创新融合新能源汽车服务网,自主对接新能源车主办电信息,缩减线下人工发起环节。

  帮您“节电”

  持续追求核心技术、服务品质、绿色能源“三领先”

电能替代,替掉超高耗能、“代”来清洁发展。从单纯管电,到对各种用能进行“综合碳管理”,南京供电也不断丰富自身“能效管家”新职能。

南京供电公司与位于溧水区的江苏天山水泥集团有限公司达成绿色低碳转型战略合作,启动国内首个水泥行业“综合碳管理”示范项目。当前该项目已建设完成,进入试运营阶段,低碳水泥、零碳水泥正在南京走出“清新路”。

由于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分解等因素,水泥也“天然地”成为碳排大户。根据示范项目计划,国网南京供电公司为该企业量身定制了“三步走”实施策略,推动高碳排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助力中国制造贴上“绿色标签”。

“针对水泥制造企业最迫切的需求,我们将在水泥生产过程中二氧化碳排放的主要环节——高温煅烧,接入碳排放计量装置,部署碳排放监测系统,精准计量碳排放量。同时动态监测各生产环节的能源消耗量。”国网南京供电公司营销部主任栾宁介绍,依据碳排放及用能的态势分析结果,供电公司将指导天山水泥通过工艺增效、提高绿电使用率等手段,提升节电减排贡献度,实现低碳水泥制造。最终探索通过碳捕捉、碳封存技术固化水泥生产过程中的二氧化碳,实现水泥行业深度脱碳生产。

市发改委副主任田峥嵘表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南京市全面启动低碳先锋城市建设,在国内率先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路径研究,编制《南京市‘十四五’低碳发展规划》,强化碳排放总量、强度‘双控’,积极推动产业向绿色低碳发展转型。该项目定位为国内首个客户侧‘综合碳管理’示范项目,将为中国制造在国际绿色标准下提升竞争力探索出一条有效路径。”

这仅是南京供电能效管理示范项目中的一个缩影。为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该公司将目光聚焦到工业、学校、楼宇等多个领域,一项项全景式服务项目让客户享受到“智慧能源”的高效与便捷。南京公司也正将持续追求核心技术领先、服务品质领先、绿色能源领先的“三领先”目标,奋力打造综合能源高质量发展能源互联企业。

  拥抱“绿电”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9月7日,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准的《绿色电力交易试点工作方案》指导下,江苏省首笔绿色电力交易在江苏电力交易中心完成。

作为江苏省内首批试点企业之一,位于南京的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与中国广核新能源江苏分公司,签署了首笔绿色电力交易合同,成功认购电量1.07亿千瓦时,成为此次江苏省绿色电力交易的最大购买方,交易有效期至2022年年底,所购电力均产自太阳能光伏发电系统。

加快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必须采取有力举措大力发展新能源。“十三五”期间,南京不断加大区外清洁能源引入力度,区外来电占比提升32个百分点;新能源井喷式增长,新能源并网项目共计9012项;地区清洁能源100%消纳;新能源累计发电量约74亿千瓦时,减少二氧化碳排放738万吨,节约标准煤达296万吨。

南京供电相关负责人表示,他们正在制定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南京综合示范区规划,“规划目标”确定为:打造能源高质量配置的新型电力系统,支撑超大城市能源绿色转型和零碳演进。具体目标为:2025年全面建成江北综合示范区,初步建成南京综合示范区;2030年率先建成南京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南京实现碳达峰目标;2050年全面建成南京新型电力系统,助力南京实现碳中和目标。

根据规划,新型电力系统建设路径是“四新两高”:

——供给新体系。积极引入区外新能源,大力发展本地新能源,有序推进分布式光伏整县(市、区)开发,形成“本地保障+区外支撑”的高比例新能源供应体系,支撑构建以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电力系统。

——配置新格局。建设坚强智能电网,构建以电为核心的综合能源系统,运用“大云物移智链”等新技术,推动电网数字化转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内领先的调度体系,强化电网运行安全保障能力,实现源网荷储高效协同运行,使电网演进为能源转换利用和输送的枢纽平台。

——消费新形态。以提升电力营商环境为目标,深耕电能替代,科学布局充换电网络,促进多能协同供应和能源综合利用,创新能源托管等能源服务模式,形成“供电+能效服务”消费新形态。

——存储新模式。针对南京电网和新能源未来发展存在的问题,在电源、电网和负荷侧规划建设电化学储能。结合南京冷热负荷占比大这一典型特征,以区域/用户综合能源站为载体,构建集中式储能为核心、分布式储能为补充的冷热能源存储调节体系。形成电化学储能与冷热储能互补的存储新模式,支撑源网荷储协同运行。

——技术高水平。联合清华大学成立零碳城市新型电力系统联合研究中心,以新型电力系统重大技术产业需求为牵引,针对“供给新体系、配置新格局、消费新形态、存储新模式”实现前沿技术、发展模式、颠覆性技术的重大原创性突破。储备重点技术攻关方向,打造综合示范工程,培育重大成果和高等级奖项,培养一批网省公司级专家、工匠,全力支撑城市级新型电力系统在南京率先落地实践。

——机制高效能。推进市场价值体系、政策保障体系、能源互联网生态圈建设,构建城市级“政—网—企”“双碳”互动生态。设计构建城市级“政—网—企”互动生态,激活城市“双碳”活力,全面提升平台生命力。

绿色是生命的底色,更是美好生活的基础。随着碳达峰碳中和步伐的加快,清洁电力将与绿水青山谱写出更多动人的篇章。我市供电将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电网高质量发展和南京低碳先锋城市建设协同共进,书写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的绿色答卷。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