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9日,全国首个近零碳港口微电网在连云港建成,可为我国零碳港口建设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本。 去年,交通运输部印发《公路水路典型运输和设施零碳试点工作方案》,方案将连云港港新东方国际货柜、中哈物流公司分别列入近零碳码头和零碳物流园区试点。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联合连云港港,在港口试点建设“多能互补”的智能微电网,实现货轮从进港靠泊到货物装卸运输全程近零碳排放。 智能微电网是由分布式电源、用电负荷、配电设施、监控和保护装置等组成的小型发配用电系统。在连云港港,智能微电网集成了5200千瓦分布式光伏发电设备以及5000千瓦新型储能设备,并根据港口需要投用了35台换电式集装箱重卡、2艘纯电动拖轮以及电动正面吊、空箱堆高机等电气化设施。此前,连云港港已建成16套总容量为3.62万千伏安的港口岸电系统、1座重卡换电站以及7台160千瓦直流充电桩等充换电设备,与发用电设备一起形成了港口智能微电网整体解决方案。 据连云港港口控股集团工程技术部总经理杨华东介绍,在这个微电网内,清洁能源年发电量超过600万千瓦时,通过微电网进行灵活调度,每年可节省用电成本超过300万元,减少二氧化碳排放5.6万吨。 对于这个智能微电网,国网江苏电力联合连云港港设置了自主经济运行、安全离网运行、参与需求响应、支撑电网互动等四种典型运行模式。在光伏发电大发时,微电网能够控制港口充换电设备提升充电功率,消纳新能源发电量。电动重卡换电系统与混合储能电站协同运行,可在电价谷时充电、峰时放电,为港口减少成本支出。未来,该智能微电网还将依托车网互动技术与大电网实现“船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