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电力报3版头条:“青”尽全力 不负韶华

发布日期: 2024-02-01 信息来源: 江苏电力报

 

“青”尽全力 不负韶华

——记连云港供电“核能动脉卫士”青年突击队

1月18日16时,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发布江苏电网雨雪冰冻预警。国网连云港供电公司“核能动脉卫士”青年突击队闻令而动,立即派出两名队员对田湾核电站送出通道之一——位于中云台山上的550千伏田芦线14基杆塔进行无人机红外测温,确认无异常发热,设备运行状况良好。

田湾核电站是目前全球在运在建总装机容量最大的核电基地,其送出通道是全国仅有的两条涉核密集通道之一,最大输送负荷652.5万千瓦,每年可向华东地区输送500亿千瓦时的清洁能源。

保障通道安全,事关核电和电网安全。去年1月,连云港供电公司成立“核能动脉卫士”青年突击队,在田湾核电送出重要输电通道保供工作中勇挑重担、“青”尽全力。这支青年突击队现有队员19名,平均年龄30岁。

 增容改造,与百余施工人员同进退

 田湾核电站密集通道中共有8条线路,包括500千伏田徐、田圩、田伊、田芦、宿花、宿果、宿艾、宿姚线以及120基物理杆塔。

为满足核电站远景规划8台百万千瓦级核电机组的能源送出需求,去年4月31日,田湾核电送出加强工程增容改造工作开工,对田徐、田圩两条线路涉及杆塔进行升高和导线更换。期间,田徐、田圩和田伊三回输电线路需同停两天,田湾核电站2号和4号机组只能通过田芦线送出。一旦田芦线失电,会造成机组解列,与电网脱钩,严重威胁电网和核电站安全。

为将保电风险降至最低,连云港供电公司多方协调,优化施工、操作、保电方案,将停电作业时间由原计划的两天缩减至1天,“核能动脉卫士”青年突击队也成为了保障战斗中的中坚力量。

去年5月15日凌晨5时,护航核电保卫战正式打响。“我们编制了一整套保障预案,细化预控措施,提前开展了田芦线红外测温、无人机精益巡检、通道隐患排查等工作,确保线路状态良好。”连云港供电公司输电运检专职、“核能动脉卫士”青年突击队队员汪帆介绍,突击队还编制了《驻塔值守工作手册》,里面详细注明了值守要求、重点关注事项,分发到每个值守点。经过7个多小时连续奋战,当日12时34分,田伊线恢复正常运行,田芦线保电工作提前29小时圆满完成。

除了在这些特殊时刻挺身而出,自送出加强工程开工以来,青年突击队队员就与百余名施工人员同进退,为工程顺利完工出谋划策。考虑到夜间施工安全风险高,队长许珂瑞向该公司输电运检中心申请了4台照明无人机。每晚,在突击队员操作下,无人机带着系留线升空,停在塔头上方,3万流明的辉光倾泻而下,将作业现场笼罩在柔和明亮的白光中。“这照明好,亮堂又不晃眼。”施工人员由衷地称赞。就这样,他们用4台无人机抢出100多个小时的施工时间。

在最后的投运阶段,队员们分组对新建杆塔进行登杆检查,再用无人机全方位巡视,协助基建单位提前6天完成了18基输电杆塔的组立和110公里导线的更换。

寒潮中,肩扛十几斤设备查覆冰

田湾核电密集通道环境复杂,多数杆塔位于农田、鱼塘、荒地间,道路泥泞崎岖,车辆无法进入,红外测温、接地测量等靠近杆塔的工作必须徒步前往。

去年12月,受强冷空气影响,江苏北部迎来又一轮寒潮天气,气象部门发布了多个寒潮预警。“核能动脉卫士”青年突击队队员们牢记习近平总书记“能源保障和安全事关国计民生,是须臾不可忽视的‘国之大者’”的重要讲话精神,顶风冒雪出击,牢牢守住核能外送通道和电网安全运行的生命线。

突击队分为4组,1组留守关注平台告警,其他3组进行线路特巡。为了及时发现设备覆冰情况,保障每一基杆塔都得到有效的巡视,队员们需要扛着十几斤重的红外检测设备,蹚着泥泞的田间小路展开巡视。

“今天这冻雨特别容易产生覆冰,尤其是临近山体、河流的线路。关键时刻,看我们的了!”去年12月13日7时许,当日平均气温比历史周期低了8℃,许珂瑞一早就在微信群里给大家伙加油打气。

当日,队员李海东和赵曜巡视的是田徐、田圩、田伊、田芦四条平行线路的1~7号区段。“我们这个区域有观冰点,先去看一下!”由于所巡区域邻近排淡河入海口,风最大、温度最低,所以部署了4个观冰点并配置了除冰装置,每隔两小时要观测导线覆冰情况,确保及时发现并立即清除。另一部分线路则要穿越乡间小路和刚清过淤的鱼塘。

回到巡检站,李海东和赵曜的裤子和鞋上裹满了厚厚的泥浆。许珂瑞打趣女队员赵曜道:“小赵巡视这一趟回来,个子都‘长高’了5厘米。”玩笑归玩笑,说完后他给巡线队员递上了早已熬好的驱寒姜茶。

晚上,队员们也不敢有丝毫放松,他们轮班值守在核电重要通道智慧巡检站,紧盯夜视监控和在线监测装置,时刻严阵以待。本轮寒潮中,突击队员们累计巡视里程达1200余公里,排除通道周边异物隐患200余处,检测线夹3000余个、复合绝缘子400余支。

微创新,“小点子”解决大问题

 “高压裸线,隔空放电;八米以上,安全作业。”去年9月28日,在500千伏田芦线下方的一处临时吊车作业点,一台无人机悬停在机械上方,不断播放着电力设施保护的宣传提醒。

作为一群爱钻研的年轻人,“核能动脉卫士”青年突击队队员充分发挥创新思维活跃、敢试敢干的优势,这个“宣传提醒器”的创意就来自队员陈健。去年7月13日,密集通道内发生一起交通事故,需要使用吊车救援侧翻车辆,陈健和赵曜通过监控及时发现,立即赶往现场管控。

“我们到达时,看到吊车已经开始作业,吊臂距离导线的净空距离仅有10米!”回想当时一幕,陈健仍心有余悸。那种情况下,随时可能发生碰线事故,影响核电运行和电网安全,甚至可能造成人身伤害和财产损失。

怎样才能及时作出提醒,保障现场响应速度呢?想到无人机已是青年突击队队员频繁用于处理日常事务的“神兵利器”,陈健和同事们开始琢磨对它进行改造。考虑到附近有220千伏金港变电站无人机固定机场,他们决定给无人机加装喇叭和收音的插件。一旦发现线路通道里有大型机械危险作业,只需一键派发工单,金港变电站内的无人机就会飞行到吊车、泵车等机械上空悬停,通过喇叭与施工人员对话,警示作业风险,在突击队队员抵达现场前初步管控。

去年11月,为了补充塔上监控设备拍摄间隔期的空白,队员们又设计了电子围栏平台,在密集通道边缘的道路设置监控,动态识别大型机械车牌进出情况,筛查停留在区域内、有作业风险的车辆。这样的创新虽小,却实实在在提高了运检的质效。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