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力报:数字化平台遇见龙卷风

发布日期: 2022-08-05 信息来源: 中国电力报

“这次发生在小伊境内的龙卷风导致了多处线路故障,‘供指可视化辅助系统’派上了大用场,它发出的预警信号让我们能够第一时间上门抢修,恢复居民用电。”7月25日,国网江苏灌云县供电公司召开抗击7.20龙卷风灾害专题总结分析会,负责受灾最严重地区电力抢修工作的灌云县小伊供电所所长李刚着重介绍了本次龙卷风灾害抢修的数字化应用成效。

7月20日11时10分至12时20分,灌云县发生强对流天气,部分地区出现龙卷风灾害,导致多处配电线路故障和电力设施损坏,停电范围涉及32个村庄、300个台区、约8500户居民用户。灾情发生后,灌云供电充分发挥国家电网公司首批县级试点数字化建设工作成效,通过数字化平台的应用,历经13个小时昼夜奋战,于21日凌晨完成了有人居住受灾区域的复电工作。

秒级响应宏观调控

“小伊境内发生龙卷风,请迅速前往现场查看电力设施受损情况,注意安全!”7月20日12时40分,灌云供电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班长汪晶晶收到灾害发布信息后,立即通知受灾地区供电所进入“战时”状态,确保所有员工到岗待命,并实时反馈故障停电信息和现场受灾情况。

接到抢修通知后,小伊供电所所长李刚立刻安排5名抢修队员配备“供指可视化辅助系统”终端,前往受灾最为严重的小伊镇千斤村。此次抢修使用的“供指可视化辅助系统”,可实时反映现场电力设备受损情况,第一时间发出预警信号,并通知距离最近的抢修人员上门维修。该系统还可以对抢修人员、设备、故障等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并对现场抢修人员的实时工作情况进行动态监督,帮助其开展现场故障研判、指挥调度等工作。

“该系统使电力故障完成了从‘被动告知’到‘主动感知’的转变。据测算,抢修响应时间可缩短约80%。”该公司供电服务指挥中心主任何学梅介绍。

快速研判精准定位

“10千伏叮河线发生故障跳闸。”7月21日13时04分,灌云供电配电运维专职徐启煌在接到现场故障信息报送后,通过“新一代配电自动化主站系统”查看故障现场研判结果,第一时间组织5名抢修队员、2辆工程车前往故障抢修现场。该系统能够快速定位故障区域,相比传统的人工排查,查找故障的时间平均缩短了约1.5小时。

除此之外,“电网一张图”系统模块在此次应急抢修中也发挥了重要作用。该系统模块包含了受损电杆、变压器的编号牌、经纬度等信息,可帮助后续增援的抢修人员迅速定位故障地点,到达现场开展抢修。

统筹调配后方有力

“本次抢修需要领用水泥杆、导线、金具等60类,约2300件物资。”7月20日13时,灌云供电物资仓储负责人冯友伟打开供应链融合管控平台,迅速梳理编制应急抢修物资清单,告知前方抢修指挥部。

保障后方的抢修物资供应是关键一环。在收到灌云县气象台发布的大风黄色预警信号后,灌云供电紧急联系值班人员,召回相关物资保管员,并通过供应链融合管控平台中的大数据分析估算本次抢修需要的物资清单。

“通过这次经历,我们将总结经验教训,在应急物资配送能力、保障体系建设等方面持续强化提升。我们还将针对洪涝、地震、台风等不同灾害类型,分别建立标准化的储备物料目录清单,确保物资供应忙而不乱、坚强有力。”冯友伟介绍。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