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10日15时许,江苏淮安遭遇强雷暴、大风、冰雹等强对流天气。其中,我市盱眙县受灾较为严重,最大小时降水量达48.4毫米,出现在盱眙县陡湖镇,最高瞬时风速达31.3m/s(11级),出现在盱眙县河桥镇,大风造成树木以及部分电力线路发生倒伏情况,灾害波及鲍集、管镇等7个乡镇。 为尽快恢复受灾地区正常供电,公司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组织市区和涟水、洪泽、金湖、盱眙等周边县区14支电力抢修队伍、共计300余人紧急驰援盱眙,连夜开展电力抢修工作。公司副总经理张同洲赴现场指挥灾后电力抢修工作,深入现场了解现场电力线路和设备受灾情况,指导抢修工作有序开展。 盱眙公司在雨停后第一时间组织人员对全县范围内受损线路进行勘察,确认受灾范围后逐个制定最佳抢修方案,至当日20时,各支驰援抢修队伍均到达既定作业位置,并根据提前制定好的方案连夜开展电力抢修。 盱眙境内湖河水网交织,地形地貌复杂,抢修人员不仅要应对雨后泥泞、树木倒伏阻碍车辆通行等复杂作业条件,还得克服施工吊车等车辆无法到场、照明条件有限等情况。 在10千伏陡湖138线断线抢修现场,大风造成导线断裂并脱落于周边农田、蟹塘。因农田、蟹塘周边道路狭窄,土质松软,起重机等设备无法进场,抢修人员将导线连接至牵引绳后,5人一组合力将导线拉动至既定位置,并由2名杆上作业人员将其重新紧固。 相比较复杂地形环境下以人力方式开展导线紧固作业,在10千伏鲍集143线等开阔场地,导线紧固工作在起重机帮助下,每杆导线固定作业仅耗时10分钟左右,效率提升一半以上。11日凌晨2时,抢修人员完成10千伏鲍集143线抢修作业,连轴赶往下一个抢修点。 管仲镇水产养殖面积近9万亩,是盱眙水产养殖特色镇,也是此次受灾的主要乡镇之一。由于水网交织,不少电杆倒伏、导线脱落至水塘内,导致抢修难度较大。11日凌晨,管仲镇抢修点负责人黄娟在抢修指挥群内反映,当地冰库在失电后温度渐升,冰库老板用于出口的水产品、周边养殖户保存在其中的鱼虾蟹纷纷告急,急需一台发电车增援。50分钟后,中压发电车将电供至冰库,库内温度开始下降,整库的水产品都保住了。 在管仲镇芮庄,由于受损线路横跨水塘,抢修人员跳入齐腰深的水中,用小船将带着脚扣登杆人员运送至电杆根部,岸上的队员通过拉拽固定在滑轮上的绳索……作业人员以“水、陆、空”的方式协同配合,有条不紊地完成现场抢修任务。 “10千伏兴隆135线已恢复送电,周边哪里需要支援?” “淮河急需两台挖机和两台起重机!” …… 在应急抢修指挥群内,各处抢修点负责人定时汇报抢修进度和需求,方便指挥部实时掌控各抢修点情况,集中组织精干力量攻坚克难。此外,各抢修点负责人还在该群中通报周边养殖户、特殊单位或困难群众对电力的需求情况,方便指挥部紧急调配应急电源车等设备。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加上盱眙公司120余人、宿迁公司106人,公司已累计投入抢修力量500余人次、工程车辆设备140余台参与抢修本次强对流天气保电抢修任务。(审核:杨飞 作者:罗佳宝 王佳慧 陈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