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数字技术 赋能节能降碳

发布日期: 2022-07-08 信息来源:

盛夏时节,骄阳似火。但在北京市东城区平安大街的张自忠路上,一棵棵健壮的行道树仿佛撑起一把把绿色大伞,行人骑行、步行一路都有绿荫遮阳。这是首都核心区改变以往道路以“车行为主”为“慢行优先、健步悦骑”的生动实践。

在“双碳”背景下,自行车、共享单车等低碳慢行交通方式越来越受欢迎。更多的城市推出“慢行系统”,让“慢行优先、公交优先、绿色优先”成为城市治理共识。与此同时,数字技术支撑的碳普惠、碳账户等平台也正成为推动城市绿色出行的重要因素,让人们对绿色出行的认同感、获得感和幸福感持续增强。

目前,我国北京、广东、河北等多个省市已建立了针对个人消费端的碳普惠机制,一些金融机构也开通“碳账户”,面向个人用户推出多种特色产品。碳普惠正成为国民生活新风尚。

以北京的MaaS平台为例,自2020年9月平台上线以来已累计注册用户超140万人。注册后,用户日常的步行、骑行、公交等绿色出行方式都会经过碳减排量的计算,然后兑换成不同等级的能量球。用户的能量球累计到一定数量后,就可以在商城中兑换景区门票优惠券、美食优惠券、打车券等奖品。这种通过市场机制而非行政命令来激发全社会参与碳减排,让绿色出行的好处真正“看得见、摸得着”。

不仅个人可以实现“碳足迹”的有迹可循,成为“卖炭翁”。在一些地方,企业想要节能降碳也有了精准指引。

浙江湖州就在全国首创、首推了“工业碳效码”平台,以能耗总量、强度和碳排放总量、强度为核心指标,集成企业生产经营用能数据,形成碳效智能对标体系,一“码”在手,就可以科学评估企业碳排放情况,助力企业精准施策。目前,湖州市3800家规上企业、5000余家规下企业完成评价赋码,全省共有4.2万家规上企业完成评价赋码。工业碳效码大力助推了湖州工业节能降碳绿色发展。

“双碳”背景下,我国能源行业也走上数字化转型之路。国家电网就在积极推动电网向能源互联网升级,着力打造清洁能源优化配置平台。比如建成的全球规模最大的新能源云平台,实现了对新能源发电全息感知、精准预测,大力提高系统灵活调节能力,支撑高比例新能源并网、高效利用。目前该平台累计接入风光场站超过276万座容量5.4亿千瓦,助力新能源利用率稳定在97%以上。此外,国家电网还在江苏建成世界首个大规模源网荷储友好互动系统,依托数字化手段聚合各类可调节负荷、储能资源,实现灵活接入、精准控制,实现了毫秒级负荷控制能力达到310万千瓦。

总之,实现“双碳”目标,从根本上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其中数字技术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借助数字技术,我们有望迎来一个普惠大众的生态文明时代。 

相关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