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上半年用电量数据出炉:江苏全社会用电量达405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31%。 奔涌的电流,是我省经济发展的强劲脉搏;稳健上扬的数据,折射出经济大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的鲜明特征—— 高端制造势头强劲 放眼江苏,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进程不断深入,创新发展活力不断释放,从相关行业的用电量便可窥见一斑。 作为全国重要的电子信息产业基地,江苏在集成电路制造领域全国领先。今年上半年,江苏第二产业用电量为2798.07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6%。其中,制造业中的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用电量增长4.95%,对全省用电增长拉动率排名靠前。 华虹半导体(无锡)有限公司自2017年扎根无锡以来,凭借其卓越的技术实力和创新能力,迅速崛起成为当地的行业佼佼者。与之对应的是用电需求急剧增加,上半年该企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9.03%。 2023年6月30日,华虹半导体总投资67亿美元的华虹无锡集成电路研发和制造基地二期项目开工,建成后将实现月产能3万片12英寸特色工业晶圆产品的生产能力。在项目开展前期,无锡供电公司组织多轮协调会商,精益化分析电网运行方式,差异化制定新吴区负荷管理方案。鉴于华虹半导体用电电压等级高、地块周边网架复杂,无锡供电公司多次开展联合勘查,最终确定由原线路新增2台15万千伏安变压器的供电方案。2024年5月,华虹半导体30万千伏安电力增容顺利完成,为项目的后续实施提供了有力保障。 江苏新能源规模的持续扩大,增加了全省相关产业发展的“含绿量”。 截至2025年6月底,全省风电和光伏装机容量10716.88万千瓦,占比同比提高8.50个百分点。放眼南通如东、盐城大丰等重点风电产业基地,5兆瓦以上大兆瓦机组智能化生产线、海上风电测试平台等新型用电单元密集投产。1-6月,全省风能原动设备及航空、航天器及设备制造用电量增速引人注目,分别同比增长49.8%、27.2%。 数字经济蓬勃发展 作为数字经济大省,江苏省委网信办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江苏在用算力规模已突破33.8EFlops(每秒百亿亿次浮点运算),综合算力水平位居全国前列,与之相关的行业用电量,也在稳步增长。 1-6月,全省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用电量为88.10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2.4%,增速位列全行业20大类之首。 在数智化技术加速迭代的背景下,互联网数据服务用电保持高速增长势头,1-6月用电增速达43.9%,全省70家数据中心用电量同比增长超过50%。 数据产业作为新兴产业,离不开良好的营商环境。以腾讯数码南京公司为例,2024年1月3日,南京腾讯数码有限公司220千伏变电站正式投运,为腾讯公司在华东地区最大的核心数据载体中心——南京腾讯华东云计算基地项目按时达产奠定了基础。 项目启动前,南京供电公司就主动对接企业需求,为其搭建630千伏安临时电源用于施工建设,并于2023年3月为腾讯华东云计算基地接入3条10千伏过渡电源,为腾讯数码南京公司业务部署与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发展打开新局面。数据显示,今年1-6月,腾讯数码南京公司用电增速高达526.8%。 “随着江苏算力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数字经济将继续保持高速发展态势,预计该领域用电增速仍将维持高位。”经研院能源研究室主任李琥表示,与数字经济有关的衍生消费水平进一步提升,据统计,今年1-6月,智能消费设备制造用电同比增长33.4%,其中无人机制造同比增长34.9%,展现出数字智能消费领域的火热前景。 新型消费活力激发 在“两新”政策等一系列促进新型消费举措的有力带动下,今年1-6月,江苏全省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用电量同比增长5.5%,成为用电增量拉动主力。 接住“苏超”传来的文旅好球,赛事经济已经成为江苏各地激发消费潜力、挖掘经济动能的有力引擎。数据显示,5-6月,我省体育场地设施管理单位用电量同比增长10.9%。 江苏各地文旅部门“趁热打铁”,迅速推出观赛旅游套餐、城市IP展演等活动,将赛事流量转化为文旅增量,并带动赛事消费热潮。5-6月,省内各景区、游乐场、室内娱乐等场所用电量同比增长8%,住宿业用电同比增长10.6%;餐饮业用电量同比增长11.4%,其中快餐服务用电量增长13.1%,饮料冷饮店用电量增长10.4%,小吃、酒吧等非正餐服务用电量快速增长,达17.2%。 “足球搭台,经济唱戏”。不仅是“苏超”,今年上半年,“两新”政策——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在江苏进一步加码、扩围实施,带动了“国补”覆盖的电动汽车、家电等重点制造业用电量增长。 以新能源汽车制造为例,1-6月,全省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为69.5万辆和70.3万辆,同比分别增长53.7%和46.3%,高于全国15.6和16.5个百分点;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省汽车比重分别为60.2%和69.9%,均首次突破60%,远超全国平均水平。与之对应的,江苏电动汽车充换电服务用电同比增长47.6%,形成消费与生产的良性互动。 常州供电公司开辟办电绿色通道,成立一对一服务小组,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提供用能支撑保障。1-6月,常州新能源整车产量占全省56%,支撑了当地经济较快发展和产业链延伸升级。